论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取证制度的完善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一、电子证据与电子证据取证之基本界定 | 第13-19页 |
| (一) 何谓电子证据 | 第13-14页 |
| (二) 电子证据取证的特点与基本程序 | 第14-16页 |
| 1. 电子证据取证的特点分析 | 第14-15页 |
| 2. 电子证据取证的基本程序 | 第15-16页 |
| (三) 电子证据取证相关技术 | 第16-19页 |
| 1. 数据恢复技术 | 第16-17页 |
| 2. 网络数据截获技术 | 第17页 |
| 3. 数据挖掘技术 | 第17页 |
| 4. 蜜罐取证技术 | 第17-18页 |
| 5. 日志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 二、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取证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 (一) 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相对滞后 | 第19-20页 |
| (二) 电子证据取证程序不规范 | 第20页 |
| (三) 电子证据取证技术较落后 | 第20-21页 |
| (四) 电子证据取证标准不统一 | 第21-22页 |
| 三、国外电子证据取证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 第22-30页 |
| (一) 大陆法系部分国家的有关规定 | 第22-24页 |
| 1. 德国的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2-23页 |
| 2. 法国的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3页 |
| 3. 日本的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3-24页 |
| (二) 英美法系部分国家的有关规定 | 第24-26页 |
| 1. 美国的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4-25页 |
| 2. 加拿大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5页 |
| 3. 其他国家的电子证据取证制度 | 第25-26页 |
| (三) 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 | 第26-28页 |
| 1. 快速保存存储的电子证据 | 第26-27页 |
| 2. 加速保存和部分公开电子证据 | 第27页 |
| 3. 电子证据的出示命令 | 第27页 |
| 4. 搜查和扣押电子证据 | 第27页 |
| 5. 电子证据的实时收集 | 第27-28页 |
| (四) 比较与借鉴 | 第28-30页 |
| 四、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取证制度的建议 | 第30-38页 |
| (一) 明确电子证据的内涵 | 第30页 |
| (二) 完善电子证据取证主体相关规定 | 第30-31页 |
| 1. 建立电子证据取证资格认证制度 | 第30-31页 |
| 2. 完善电子证据取证人员培训机制 | 第31页 |
| 3. 建立电子技术专家协助机制 | 第31页 |
| (三) 制定电子证据取证原则 | 第31-33页 |
| 1. 妥善保存原则 | 第32页 |
| 2. 客观全面收集证据原则 | 第32页 |
| 3. 人权保障原则 | 第32-33页 |
| 4. 令状原则 | 第33页 |
| (四) 完善电子证据取证措施 | 第33-34页 |
| (五) 制定电子证据取证规则 | 第34-37页 |
| 1. 勘验和搜查电子证据 | 第34-35页 |
| 2. 电子证据收集、固定和保全 | 第35-36页 |
| 3. 电子证据原件认定规则 | 第36-37页 |
| (六) 规范电子证据取证标准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