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1.1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 第10-11页 |
1.1.2 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 第11-12页 |
1.1.3 中澳体育教学目标比较是中外体育教学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3.1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3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4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比较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5 关于澳大利亚体育教学相关的研究 | 第21-23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7页 |
2.1.1 义务教育 | 第24页 |
2.1.2 体育教学目标 | 第24-26页 |
2.1.3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 第26-27页 |
2.2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理论概述 | 第27-29页 |
2.2.1 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 | 第27页 |
2.2.2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 第27-28页 |
2.2.3 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 第28-29页 |
2.2.4 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 | 第29页 |
3 中国与澳大利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 第29-48页 |
3.1 中国与澳大利亚义务教育简介 | 第29-31页 |
3.1.1 中国义务教育 | 第29-30页 |
3.1.2 澳大利亚义务教育 | 第30-31页 |
3.2 中国与澳大利亚体育教育所处的背景 | 第31-35页 |
3.2.1 中国体育教育所处的背景 | 第31-33页 |
3.2.2 澳大利亚体育教育所处的背景 | 第33-35页 |
3.3 中国和澳大利亚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 第35-37页 |
3.3.1 中国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 第35-36页 |
3.3.2 澳大利亚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3.4 中国与澳大利亚体育教学实施状况 | 第37-39页 |
3.4.1 中国体育教学实施状况 | 第37-38页 |
3.4.2 澳大利亚体育教学实施状况 | 第38-39页 |
3.5 中国与澳大利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 | 第39-48页 |
3.5.1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 | 第39-42页 |
3.5.2 澳大利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 | 第42-48页 |
4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48-56页 |
4.1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培养理念 | 第48-50页 |
4.2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 第50-51页 |
4.3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表述 | 第51-52页 |
4.4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知识体系 | 第52-53页 |
4.5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阶段性特点 | 第53-54页 |
4.6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评价 | 第54-56页 |
5 结论与启示 | 第56-59页 |
5.1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对比研究的结论 | 第56-57页 |
5.2 中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对比研究的启示 | 第57-59页 |
5.2.1 体育教学目标培养理念中转变兴趣的培养方式,增加吸引力 | 第57页 |
5.2.2 体育教学目标应突出重点,增加可评性 | 第57页 |
5.2.3 体育教学目标应贴近生活,增加实用价值 | 第57页 |
5.2.4 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应遵循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合理性 | 第57页 |
5.2.5 体育教学目标应延伸至课外,增加实施力度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