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选题缘由第10-11页
        1.1.1 校园暴力频发第10页
        1.1.2 中学道德心理令人堪忧第10-11页
        1.1.3 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校园文化的特殊性第11页
    1.2 相关概念第11-13页
        1.2.1 攻击行为的概念第11-12页
        1.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2-13页
        1.2.3 道德推脱的概念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3.1 攻击行为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2 道德推脱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20页
    1.4 研究的目的、假设、意义及创新性第20-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4.2 研究假设第21页
        1.4.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4 研究的创新性第22-23页
第2章 本研究所用量表对少数民族中学生适用性的检验第23-29页
    2.1 研究目的第23页
    2.2 研究假设第23页
    2.3 研究工具第23-24页
        2.3.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第23页
        2.3.2 攻击行为问卷第23-24页
        2.3.3 道德推脱问卷第24页
    2.4 研究对象第24-25页
    2.5 研究程序第25-26页
    2.6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6.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信效度检验第26页
        2.6.2 《攻击行为问卷》信效度检验第26-27页
        2.6.3 《道德推脱问卷》信效度检验第27-28页
    2.7 结论第28-29页
第3章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攻击行为、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的现状研究第29-48页
    3.1 研究目的第29页
    3.2 方法与程序第29-31页
        3.2.1 被试第29-30页
        3.2.2 研究工具第30页
        3.2.3 研究程序第30-31页
    3.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第31-34页
        3.3.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状况第31页
        3.3.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31-34页
    3.4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攻击行为现状第34-38页
        3.4.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第34-35页
        3.4.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攻击行为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35-38页
    3.5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现状第38-44页
        3.5.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的总体状况第38-39页
        3.5.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39-44页
    3.6 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的比较第44-48页
        3.6.1 汉族被试基本情况第44-45页
        3.6.2 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的差异比较第45-48页
第4章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第48-57页
    4.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及回归第48-49页
    4.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及回归第49-51页
    4.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推脱的相关及回归 · 42第51-53页
    4.4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对攻击行为的预测第53-54页
    4.5 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54-57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57-68页
    5.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攻击行为总体现状及特点第57-62页
        5.1.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第57-59页
        5.1.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第59-60页
        5.1.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的总体现状及特点分析第60-62页
    5.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攻击行为上的差异第62-64页
        5.2.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与汉族中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特点 · 53第62-63页
        5.2.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与汉族中学生在上攻击行为的差异特点分析 · 54第63页
        5.2.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与汉族中学生在道德推脱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 54第63-64页
    5.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第64-68页
        5.3.1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第64-65页
        5.3.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第65页
        5.3.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推脱的关系第65-66页
        5.3.4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对攻击行为的预测第66-68页
第6章 总结第68-71页
    6.1 结论第68页
    6.2 建议第68-70页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70-71页
        6.3.1 研究方法第70页
        6.3.2 统计方法第70页
        6.3.3 研究对象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下农村“留守”现象研究--我的《留守》系列写意人物画创作
下一篇:重庆市教科院华渝实验学校付大平校长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