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基站休眠与协作多点传输结合的节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第10-11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3-27页
    2.1 5G系统概述第13-20页
        2.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第13-15页
        2.1.2 5G系统的关键技术第15-20页
    2.2 超密集网络概述第20-21页
        2.2.1 超密集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第20-21页
        2.2.2 超密集网络面临的挑战第21页
    2.3 超密集网络中的节能技术第21-23页
        2.3.1 小区缩放第22页
        2.3.2 基站休眠第22页
        2.3.3 中继技术第22-23页
    2.4 超密集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技术第23-25页
        2.4.1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第23-25页
        2.4.2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基于业务时延特性的基站休眠与CoMP结合的节能研究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系统模型与假设第28-30页
    3.3 利用业务时延容忍特性的基站休眠与CoMP结合的节能方案第30-34页
        3.3.1 问题建模与分析第30-31页
        3.3.2 基于干扰程度的基站分簇第31-32页
        3.3.3 小簇中的基站休眠方案第32-33页
        3.3.4 大簇中的基站休眠方案第33-34页
    3.4 仿真结果分析第34-38页
        3.4.1 仿真场景和仿真参数第34-35页
        3.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35-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业务移动性的多模休眠机制与CoMP结合的节能研究第39-49页
    4.1 引言第39-40页
    4.2 系统模型与假设第40-41页
    4.3 基于用户到达概率的多模休眠机制与CoMP结合的节能方案第41-44页
        4.3.1 问题建模与分析第41-42页
        4.3.2 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协作多点传输方案第42-43页
        4.3.3 基于用户到达概率确定基站状态的算法第43-44页
    4.4 仿真结果分析第44-48页
        4.4.1 仿真场景与仿真参数第44-45页
        4.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45-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49-51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49-50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50-51页
缩略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草图的跨风格人脸检索框架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网络流量采集和分析技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