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1.1.1 弃风问题严重 | 第8页 |
| 1.1.2 弃风产生的原因 | 第8-11页 |
| 1.2 弃风限电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峰谷分时电价相关理论 | 第16-32页 |
| 2.1 峰谷分时电价理论 | 第16-19页 |
| 2.2 电力商品的价格弹性矩阵 | 第19-22页 |
| 2.2.1 自身与交叉价格弹性 | 第19-20页 |
| 2.2.2 电力产品的价格弹性矩阵 | 第20-22页 |
| 2.3 峰谷分时电价时段划分 | 第22-28页 |
| 2.3.1 各时段划分原则 | 第22-23页 |
| 2.3.2 模糊隶属度的应用 | 第23-26页 |
| 2.3.3 模糊聚类下的峰谷时段划分 | 第26-28页 |
| 2.4 算例分析 | 第28-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分时电价下考虑源网荷各侧收益的风电消纳模型 | 第32-52页 |
| 3.1 风力发电及并网模型 | 第32-34页 |
| 3.2 峰谷分时电价与源网荷各侧收益的关系 | 第34-36页 |
| 3.2.1 分时电价对电源侧的影响 | 第35页 |
| 3.2.2 分时电价对电网侧的影响 | 第35页 |
| 3.2.3 分时电价对负荷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 分时电价下考虑源网荷各侧收益的多目标风电消纳优化模型 | 第36-42页 |
| 3.3.1 目标函数 | 第36-41页 |
| 3.3.2 约束条件 | 第41-42页 |
| 3.4 粒子群算法在模型求解中的应用 | 第42-45页 |
| 3.4.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3.4.2 粒子群算法参数选择策略 | 第44页 |
| 3.4.3 粒子群算法基本流程 | 第44-45页 |
| 3.5 算例分析 | 第45-51页 |
| 3.5.1 算例数据 | 第45-48页 |
| 3.5.2 算例分析 | 第48-5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促进风电消纳的需求响应与储热CHP联合优化模型 | 第52-66页 |
| 4.1 峰谷分时电价策略 | 第52页 |
| 4.2 热电联产机组模型 | 第52-55页 |
| 4.2.1 储热前抽汽式机组的电热特性 | 第53-54页 |
| 4.2.2 储热后抽汽式机组的电热特性 | 第54-55页 |
| 4.3 储热装置模型 | 第55-58页 |
| 4.4 需求响应与储热CHP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 第58-60页 |
| 4.4.1 优化目标 | 第58-59页 |
| 4.4.2 约束条件 | 第59-60页 |
| 4.5 算例分析 | 第60-65页 |
| 4.5.1 算例数据 | 第60-61页 |
| 4.5.2 算例分析 | 第61-6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