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导论第9-19页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6页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页
    五、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一章 公益活动与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基本阐释第19-37页
    第一节 公益及公益活动第19-27页
        一、公益及公益活动的内涵第19-21页
        二、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及慈善活动第21-24页
        三、公益活动的类型第24-25页
        四、公益活动的特征第25-27页
    第二节 大学生价值准则的基本蕴含及培育的根本目标第27-32页
        一、大学生价值准则的基本蕴含第27-30页
        二、价值准则与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第30-31页
        三、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根本目标第31-32页
    第三节 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与公益活动结合的现实依据与价值分析第32-37页
        一、现实依据第32-34页
        二、价值分析第34-37页
第二章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理论审视第37-47页
    第一节 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第37-39页
    第二节 直接理论依据:现代相关学科理论第39-42页
        一、心理学借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39页
        二、教育学借鉴: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第39-41页
        三、社会学借鉴:群体互动理论第41-42页
    第三节 历史参考:中华传统慈善思想第42-47页
        一、儒家的“仁爱”思想体系第42-43页
        二、道家的“积德行善”说第43-44页
        三、佛教劝善化俗的慈悲观第44-45页
        四、墨家博爱互助的兼爱思想第45-47页
第三章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现状及成因解析第47-55页
    第一节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现状第47-49页
        一、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第47-48页
        二、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8-49页
    第二节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解析第49-55页
        一、教育者与公益活动组织者的观念存在偏差第49-50页
        二、教育者驾驭公益活动的能力有限第50-51页
        三、学校现行教育机制无法适应公益活动的发展第51-52页
        四、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总体参与支持力度不足第52-53页
        五、大学生主体自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第53-55页
第四章 公益活动视域下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基本构想第55-69页
    第一节 注重标准遵循,坚持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基本原则第55-57页
        一、公益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第55-56页
        二、学校主导与社会辅助相结合原则第56页
        三、自主参与与成果共益相结合原则第56-57页
    第二节 形成多方合力,细化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切入环节第57-65页
        一、借助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环境第57-60页
        二、利用学校平台,筑牢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理论根基第60-63页
        三、提升主体素养,发挥大学生价值准则培育的主观能动性第63-65页
    第三节 借鉴经验总结,创新大学生价值准则的培育模式第65-69页
        一、情境体验模式第65-66页
        二、虚拟互动模式第66-67页
        三、榜样倡导模式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