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及研究框架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路线第14-15页
        1.4.3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6-23页
    2.1 核心概念第16-17页
        2.1.1 消费者第16页
        2.1.2 消费者权益第16-17页
        2.1.3 消费维权体系第17页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7-23页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第17-20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文的应用第20-23页
第3章 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现状第23-29页
    3.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现状第23-24页
    3.2 消费维权的行政保护体系现状第24-26页
    3.3 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经营者自律情况第26-27页
    3.4 消费维权监督情况第27-29页
第4章 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7页
    4.1 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4.1.1 消费者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第29页
        4.1.2 消费维权行政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4.1.3 消费维权司法救济途径存在的问题第30页
        4.1.4 行业协会自律体系与企业自律经营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1.5 消费维权中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4.1.6 消费维权教育引导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2页
    4.2 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7页
        4.2.1 消费维权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3页
        4.2.2 行政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页
        4.2.3 消费者维权司法救济途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4页
        4.2.4 行业协会和经营者自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5页
        4.2.5 消费维权社会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页
        4.2.6 消费维权教育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第5章 基于多中心治理框架下对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的构建第37-45页
    5.1 加强政府在消费维权中的主导作用第37-39页
        5.1.1 完善立法第37-38页
        5.1.2 加强政府在消费维权中的行政保护力度第38页
        5.1.3 完善消费维权司法救济体系第38-39页
    5.2 提高企业经营者对消费维权的责任意识第39-40页
        5.2.1 加大对企业经营方面的监督力度第39页
        5.2.2 强化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的文化理念第39-40页
        5.2.3 建立企业公平竞争机制第40页
    5.3 建立消费维权的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第40-41页
        5.3.1 强化行业协会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第40-41页
        5.3.2 建立行业内严格的自律惩戒机制第41页
    5.4 提高消费者消费维权能力第41-42页
        5.4.1 加强消费者对消费维权的认识第41页
        5.4.2 将消费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第41-42页
    5.5 使社会监督真正落实于整个消费维权的体系中第42-43页
        5.5.1 加大消费者组织的监督作用第42页
        5.5.2 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第42-43页
        5.5.3 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监督作用第43页
    5.6 消费维权体系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青檬等三家非营利组织为例
下一篇:协商民主视域下中国邻避冲突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