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青檬等三家非营利组织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4-18页
    2.1 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1 非营利组织第14-15页
        2.1.2 志愿者第15页
        2.1.3 激励第15-16页
    2.2 理论依据第16-18页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6页
        2.2.2 公民社会理论第16-17页
        2.2.3 人力资本理论第17-18页
第3章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现状——以北京市青檬等三家非营利组织为例第18-37页
    3.1 三家非营利组织及其志愿者的基本情况第18-19页
    3.2 对三家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现状的调查第19-37页
        3.2.1 志愿者调查问卷设计第19页
        3.2.2 问卷样本结构分析第19-21页
        3.2.3 志愿者基本工作情况分析第21-25页
        3.2.4 志愿者访谈第25-26页
        3.2.5 志愿者激励现状分析第26-35页
        3.2.6 调查结果分析第35-37页
第4章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7-41页
    4.1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4.1.1 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很少考虑志愿者自身成长的需求第37页
        4.1.2 奖惩标准不够分明第37-38页
        4.1.3 缺乏恰当的物质激励第38页
        4.1.4 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第38页
        4.1.5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不畅第38-39页
        4.1.6 志愿者考评体系不完善第39页
    4.2 原因分析第39-41页
第5章 国外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经验及启示第41-46页
    5.1 美国的经验第41-43页
    5.2 英国的经验第43-44页
    5.3 新加坡的经验第44页
    5.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44-46页
第6章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激励第46-51页
    6.1 加强志愿者组织内的多方沟通第46-47页
    6.2 制定合理的奖惩标准第47-48页
    6.3 多种激励方式并存第48-49页
    6.4 丰富志愿者培训形式第49-50页
    6.5 构建完善的志愿者考评体系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A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现状调查问卷第53-56页
附录B 访谈大纲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中的主体互动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社区青年汇项目为例
下一篇: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