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Mucilaginibacter pedocola sp.nov.的多项分类学鉴定和基因组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 锌污染现状及其生物修复第10-11页
    2 微生物及其分类学鉴定第11-13页
        2.1 微生物和人类第11-12页
        2.2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第12-13页
    3 SPHINGOBACTERIACEAE科简介第13页
    4 MUCILAGINIBACTER属简介第13-14页
    5 基因组分析第14-18页
        5.1 基因组学的发展第14-15页
        5.2 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第15-16页
        5.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33页
    1 TBZ30~T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第18-29页
        1.1 实验材料第18页
            1.1.1 样品采集第18页
            1.1.2 培养基第18页
        1.2 实验方法第18-29页
            1.2.1 菌株筛选第18页
            1.2.2 形态学特征第18-19页
            1.2.3 生长特性第19-20页
            1.2.4 生理生化特性第20-29页
    2 TBZ30~T的基因组分析第29-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3页
            2.2.1 总DNA提取第29页
            2.2.2 基因组测序第29-30页
            2.2.3 原始测序数据质量剪切第30-31页
            2.2.4 基因组注释及分析第31-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54页
    1 TBZ30~T的分离以及土壤群落结构第33-36页
        1.1 TBZ30~T的分离纯化以及重金属MIC检测第33页
        1.2 土壤的多样性分析第33-35页
        1.3 TBZ30~T的锌去除能力第35-36页
    2 TBZ30~T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第36-48页
        2.1 基因型特征第36-40页
            2.1.1 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同源性比对结果第36-37页
            2.1.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第37-40页
            2.1.3 细菌总DNA G+C mol%的测定第40页
        2.2 化学分类学特征第40-42页
            2.2.1 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第40-41页
            2.2.2 呼吸醌类型分析第41-42页
            2.2.3 极性脂类型分析第42页
        2.3 表型特征第42-48页
            2.3.1 形态学特征第42-45页
            2.3.2 生长特性第45页
            2.3.3 生理生化特征第45-48页
    3 TBZ30~T的基因组分析第48-54页
        3.1 TBZ30~T菌株基本信息第48-49页
        3.2 TBZ30~T基因测序基本信息第49页
        3.3 TBZ30~T基因组注释结果分析第49-52页
        3.4 TBZ30~T锌抗性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讨论及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中GSK3参与渗透胁迫响应的研究
下一篇:DGDG合成酶基因MtDGD1和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MtPG在蒺藜苜蓿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