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IGBT功率模块并联技术研究的项目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储能技术 | 第10-11页 |
1.1.2 IGBT功率模块并联扩容技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IGBT功率模块并联均流影响因素 | 第13页 |
1.2.2 IGBT功率模块并联均流改善方法 | 第13-19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IGBT功率模块并联均流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47页 |
2.1 IGBT功率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 第20-27页 |
2.1.1 功率IGB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1.2 IGBT功率模块的静态特性 | 第22-24页 |
2.1.3 IGBT功率模块的开关特性 | 第24-27页 |
2.2 实验平台 | 第27-31页 |
2.3 IGBT功率模块静态均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0页 |
2.3.1 输出特性 | 第31-34页 |
2.3.2 栅极驱动电压 | 第34-36页 |
2.3.3 并联功率回路阻抗特性 | 第36-38页 |
2.3.4 温度特性 | 第38-40页 |
2.4 IGBT功率模块动态均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2.4.1 IGBT自身影响开关特性参数 | 第40-41页 |
2.4.2 驱动回路特性差异 | 第41-42页 |
2.4.3 功率回路寄生电感 | 第42-44页 |
2.4.4 温度特性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IGBT功率模块并联均流方法研究 | 第47-68页 |
3.1 器件选型和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3.2 IGBT功率模块并联静态均流方法研究 | 第49-53页 |
3.2.1 降额法 | 第49-50页 |
3.2.2 串入阻抗法 | 第50-51页 |
3.2.3 控制栅压法 | 第51-53页 |
3.3 IGBT功率模块并联动态均流方法研究 | 第53-67页 |
3.3.1 降额法 | 第53页 |
3.3.2 栅极电阻补偿法 | 第53-55页 |
3.3.3 主动门极控制法 | 第55-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4.1 总结 | 第68-69页 |
4.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