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泉四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2.1 研究区构造概况 | 第16-17页 |
2.2 构造演化史 | 第17-19页 |
2.3 地层划分与特征 | 第19-22页 |
2.3.1 下白垩统泉头组泉三段 | 第20-21页 |
2.3.2 下白垩统泉头组泉四段 | 第21页 |
2.3.3 下白垩统青山口组 | 第21-22页 |
第3章 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 第22-36页 |
3.1 泉四段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22-27页 |
3.1.1 层序界面 | 第22-26页 |
3.1.2 洪(湖)泛面 | 第26-27页 |
3.2 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27-29页 |
3.3 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 第29-33页 |
3.3.1 超短期旋回层序特征 | 第30-31页 |
3.3.2 短期旋回层序特征 | 第31-32页 |
3.3.3 中期旋回层序特征 | 第32页 |
3.3.4 长期旋回层序特征 | 第32-33页 |
3.4 泉四段层序地层格架 | 第33-36页 |
第4章 红岗北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 第36-50页 |
4.1 研究区沉积体系识别标志 | 第36-44页 |
4.1.1 沉积岩石学标志 | 第36-41页 |
4.1.2 地球物理学标志 | 第41-44页 |
4.2 研究区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 第44页 |
4.3 研究区沉积体系特征 | 第44-50页 |
4.3.1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44-48页 |
4.3.2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48-50页 |
第5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 第50-65页 |
5.1 砂体及沉积相剖面等时对比研究 | 第50-51页 |
5.2 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1-64页 |
5.2.1 Ⅳ砂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4-56页 |
5.2.2 Ⅲ砂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6-58页 |
5.2.3 Ⅱ砂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8-60页 |
5.2.4 Ⅰ砂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60-64页 |
5.3 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 第64-65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