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农业科技企业 | 第15页 |
2.1.2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 | 第15页 |
2.1.3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 | 第15-16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6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 | 第18-26页 |
3.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3.1.1 发展的起步阶段(1996-2001) | 第18页 |
3.1.2 缓慢发展阶段(2002-2005) | 第18页 |
3.1.3 加快发展阶段(2006-2008) | 第18-19页 |
3.1.4 徘徊中的快速发展阶段(2009 至今) | 第19页 |
3.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特征 | 第19-26页 |
3.2.1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案例不断增加 | 第19-20页 |
3.2.2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 第20-21页 |
3.2.3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投资阶段向后推移 | 第21-23页 |
3.2.4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客体规模化 | 第23-24页 |
3.2.5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多样化 | 第24-26页 |
4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筹集与投资 | 第26-36页 |
4.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资金筹集 | 第26-29页 |
4.1.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 第26-28页 |
4.1.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筹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4.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投资机制 | 第29-36页 |
4.2.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投资特征 | 第29-30页 |
4.2.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4.2.3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项目筛选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6页 |
5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管理与退出 | 第36-42页 |
5.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管理 | 第36-37页 |
5.1.1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参与管理的方式 | 第36页 |
5.1.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管理内容 | 第36-37页 |
5.1.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5.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退出 | 第37-42页 |
5.2.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 第37-39页 |
5.2.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退出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6 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6.1 建立健全政府支持体系 | 第42-45页 |
6.1.1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 第42页 |
6.1.2 设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 第42-43页 |
6.1.3 建立专业化的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中介组织 | 第43页 |
6.1.4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 第43-44页 |
6.1.5 放宽资金限入管制 | 第44-45页 |
6.2 完善风险投资机构内部管理及其他运行机制 | 第45-47页 |
6.2.1 加强项目投资风险控制 | 第45页 |
6.2.2 完善投资代理关系 | 第45-46页 |
6.2.3 积极谋求新的退出渠道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