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2.1 视频游戏的前期研究 | 第12页 |
2.2 暴力视频游戏的研究 | 第12-22页 |
2.2.1 暴力视频游戏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2-14页 |
2.2.2 暴力视频游戏的消极影响 | 第14-20页 |
2.2.3 暴力视频游戏影响行为的机制 | 第20-22页 |
2.3 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研究 | 第22-30页 |
2.3.1 亲社会视频游戏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2-28页 |
2.3.2 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积极影响 | 第28-30页 |
2.3.3 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行为的机制 | 第30页 |
2.4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30-32页 |
3 研究的整体思路 | 第32-38页 |
3.1 本研究的取向—积极心理学 | 第32-33页 |
3.2 问题的提出 | 第33-34页 |
3.3 本研究构思 | 第34-37页 |
3.4 研究总体设计 | 第37-38页 |
4 研究一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 第38-59页 |
4.1 整体思路 | 第38-39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4.3 整体设计 | 第39页 |
4.4 实验一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外显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 第39-49页 |
4.4.1 实验假设 | 第40-41页 |
4.4.2 方法 | 第41-42页 |
4.4.3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42-48页 |
4.4.4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48-49页 |
4.5 实验二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内隐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 第49-59页 |
4.5.1 实验假设 | 第49-50页 |
4.5.2 方法 | 第50-52页 |
4.5.3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52-57页 |
4.5.4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57-59页 |
5 研究二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移情的影响 | 第59-64页 |
5.1 整体思路 | 第59-60页 |
5.2 实验目的 | 第60页 |
5.3 实验假设 | 第60页 |
5.4 方法 | 第60-61页 |
5.4.1 被试 | 第60页 |
5.4.2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5.4.3 实验设计 | 第60-61页 |
5.4.4 实验程序 | 第61页 |
5.4.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61页 |
5.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61-62页 |
5.5.1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移情的影响 | 第61-62页 |
5.6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62-64页 |
6 研究三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移情和人性化知觉的中介作用 | 第64-76页 |
6.1 整体构思 | 第64-65页 |
6.2 实验目的 | 第65页 |
6.3 实验假设 | 第65页 |
6.4 方法 | 第65-67页 |
6.4.1 被试 | 第65-66页 |
6.4.2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6.4.3 实验设计 | 第66页 |
6.4.4 实验程序 | 第66-67页 |
6.4.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67页 |
6.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67-74页 |
6.5.1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 第67页 |
6.5.2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外显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 第67-70页 |
6.5.3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移情的影响 | 第70-71页 |
6.5.4 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1-72页 |
6.5.5 移情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2-73页 |
6.5.6 移情和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3-74页 |
6.5.7 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4页 |
6.6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74-76页 |
7 研究四 游戏类型与宜人性的交互作用对游戏者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移情和人性化知觉的中介作用 | 第76-86页 |
7.1 整体构思 | 第76-77页 |
7.2 研究目的 | 第77页 |
7.3 实验假设 | 第77页 |
7.4 方法 | 第77-78页 |
7.4.1 被试 | 第77页 |
7.4.2 实验材料 | 第77-78页 |
7.4.3 实验设计 | 第78页 |
7.4.4 实验程序 | 第78页 |
7.4.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78页 |
7.5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78-84页 |
7.5.1 亲社会视频游戏和宜人性人格特质对游戏者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 第78-79页 |
7.5.2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外显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 第79-80页 |
7.5.3 亲社会视频游戏和宜人性对游戏者移情的影响 | 第80页 |
7.5.4 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0-81页 |
7.5.5 移情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1-82页 |
7.5.6 移情和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2页 |
7.5.7 他人人性化知觉作为游戏类型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2-83页 |
7.5.8 移情作为他人人性化知觉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3-84页 |
7.6 结果讨论与结论 | 第84-86页 |
8 总讨论及理论总结 | 第86-94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86-88页 |
8.2 研究的总讨论 | 第88-90页 |
8.2.1 亲社会视频游戏研究与积极心理学 | 第88-89页 |
8.2.2 亲社会视频游戏研究与与积极心理相关因素 | 第89页 |
8.2.3 亲社会视频游戏与积极行为:积极心理的中介机制 | 第89-90页 |
8.2.4 积极人格的独立作用与视频游戏的长期效应 | 第90页 |
8.2.5 视频游戏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 第90页 |
8.3 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90-94页 |
8.3.1 理论创新 | 第90-92页 |
8.3.2 实践意义 | 第92页 |
8.3.3 研究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8.3.4 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附录一 游戏介绍及游戏截图 | 第104-107页 |
附录二 游戏评价 | 第107-108页 |
附录三 人性化知觉量表 | 第108-110页 |
附录四 移情测量 | 第110-111页 |
附录五 移情测量+助人行为倾向测量 | 第111-112页 |
附录六 宜人性人格量表 | 第112-113页 |
附录七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3-114页 |
后记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