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7页 |
1 用于生物体检测的PH荧光探针 | 第9-37页 |
1.1 罗丹明类pH荧光探针 | 第9-16页 |
1.2 荧光素类pH荧光探针 | 第16-17页 |
1.3 苯乙烯类pH探针 | 第17-19页 |
1.4 花菁类pH荧光探针 | 第19-21页 |
1.5 BODIPY类PH荧光探针 | 第21-24页 |
1.6 其他类PH荧光探针 | 第24-36页 |
1.7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 第36-37页 |
第二章 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 第37-55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37-39页 |
2.2.1 仪器 | 第37-38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9-48页 |
2.3.1 目标化合物1的合成 | 第39-41页 |
2.3.2 目标化合物2的合成 | 第41页 |
2.3.3 目标化合物3的合成 | 第41-42页 |
2.3.4 目标化合物4的合成 | 第42-43页 |
2.3.5 目标化合物5的合成 | 第43页 |
2.3.6 目标化合物6的合成 | 第43-44页 |
2.3.7 目标化合物7的合成 | 第44-45页 |
2.3.8 目标化合物8的合成 | 第45-46页 |
2.3.9 目标化合物9的合成 | 第46-47页 |
2.3.10 目标化合物10的合成 | 第47页 |
2.3.11 目标化合物11的合成 | 第47-4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2.4.1 合成方法选择及实验条件的改进 | 第48-49页 |
2.4.2 目标化合物的图谱特征解析 | 第49-51页 |
2.4.3 化合物8的异常结构 | 第51页 |
2.4.4 化合物1、2的单晶结构 | 第51-54页 |
2.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性能识别研究 | 第55-138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仪器和试剂 | 第55-57页 |
3.2.1 溶液的配制 | 第55-56页 |
3.2.2 实验仪器及光谱性质的测定条件 | 第56-57页 |
3.3 探针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57-63页 |
3.4 光谱滴定实验 | 第63-96页 |
3.4.1 紫外滴定实验 | 第63-79页 |
3.4.2 荧光滴定实验 | 第79-96页 |
3.5 选择性实验 | 第96-108页 |
3.6 抗干扰实验 | 第108-120页 |
3.7 可逆性实验 | 第120-132页 |
3.8 罗丹明基PH值探针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 第132-13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38-139页 |
附录 | 第139-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7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个人简历 | 第179-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