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法律视角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公共服务模式的考察 | 第8-17页 |
1.1 社会建设的概念 | 第8-12页 |
1.1.1 社会建设的内涵 | 第8-10页 |
1.1.2 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2 我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历史演变 | 第12-13页 |
1.2.1 社会建设的目标 | 第12页 |
1.2.2 社会建设目标的历史演变 | 第12-13页 |
1.3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分类 | 第13-17页 |
1.3.1 公共服务 | 第13-14页 |
1.3.2 公共服务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3 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 | 第15页 |
1.3.4 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2.1 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功能失灵 | 第17-18页 |
2.1.1 供给职能定位不清晰 | 第17页 |
2.1.2 投入不足,产出难以量化 | 第17-18页 |
2.2 非政府主体供给能力不足 | 第18-19页 |
2.3 公众参与程度低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公共服务供给的法治保障和完善对策 | 第21-34页 |
3.1 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 | 第21-23页 |
3.1.1 公民权益保障意识的形成 | 第23页 |
3.2 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23-29页 |
3.2.1 政府购买服务 | 第25-26页 |
3.2.2 社会组织与慈善机构 | 第26-28页 |
3.2.3 社区在供给进程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3.3 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的建立 | 第29-34页 |
3.3.1 公共服务法 | 第29页 |
3.3.2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 第29-31页 |
3.3.3 完善法律救济制度和监督机制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