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1.1 辣椒红素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1.1 辣椒红素及其功能 | 第16-17页 |
1.1.2 辣椒红素代谢途径 | 第17-18页 |
1.1.3 辣椒红素应用及研究前景 | 第18-19页 |
1.2 辣椒红素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辣椒红素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 第20-22页 |
1.3.1 光质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20页 |
1.3.2 辣椒贮藏过程中温度对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土壤中金属元素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21页 |
1.3.4 干旱或造伤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21页 |
1.3.5 采后烘干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21页 |
1.3.6 活性氧胁迫与辣椒红素的合成 | 第21页 |
1.3.7 外源激素与辣椒红素的合成 | 第21-22页 |
1.4 参与辣椒红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2-2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土壤干旱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26-3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2.1.1 材料 | 第26页 |
2.1.2 方法 | 第26-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2.2.1 干旱胁迫对辣椒植株水势的影响 | 第30页 |
2.2.2 干旱胁迫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3 在辣椒果实生长和成熟的每一阶段土壤干旱对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4 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胁迫对辣椒红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5 复水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果实套袋对辣椒红素合成的抑制研究 | 第36-47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3.1.1 材料 | 第36页 |
3.1.2 方法 | 第36-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2.1 果实套袋对辣椒果实果面微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不同果实发育时期套袋对辣椒红素形成的影响 | 第40页 |
3.2.3 套袋对果实转色期辣椒红素形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果实套袋对辣椒红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调控 | 第41-45页 |
3.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辣椒果实遮光胁迫下辣椒红素合成响应的 Carbcl 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 第47-63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4.1.1 材料 | 第47-48页 |
4.1.2 方法 | 第48-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4.2.1 遮光处理的果实 RNA 提取 | 第52-53页 |
4.2.2 预扩增 | 第53页 |
4.2.3 选择性扩增 | 第53-54页 |
4.2.4 差异条带回收测序 | 第54页 |
4.2.5 选取相关差异片段电子克隆 | 第54-55页 |
4.2.6 辣椒数据库比对 | 第55页 |
4.2.7 蛋白结构预测 | 第55-57页 |
4.2.8 CarbcL 基因聚类分析 | 第57页 |
4.2.9 VIGS 初步验证基因功能 | 第57-60页 |
4.3 讨论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外源 ABA 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63-78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63-66页 |
5.1.1 材料 | 第63页 |
5.1.2 方法 | 第63-6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6页 |
5.2.1 不同浓度的外源 ABA 对辣椒红素合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2 不同成熟阶段 ABA 对辣椒红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67-70页 |
5.2.3 不同成熟阶段 ABA 对内源 ABA 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70-74页 |
5.2.4 外源 ABA 对辣椒果实中玉米黄质含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5 外源 ABA 对内源 ABA 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 讨论 | 第76-78页 |
第六章 Ccs 基因与辣椒果实红色形成的关系研究 | 第78-88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78-82页 |
6.1.1 材料 | 第78页 |
6.1.2 方法 | 第78-8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6.2.1 三种 3 辣椒材料果实中 Ccs 基因的检测 | 第82-83页 |
6.2.2 三种颜色辣椒果实中其它关键基因(Psy, Lcyb, Crtz)检测 | 第83页 |
6.2.3 红果辣椒材料(R15)、黄果辣椒材料(CK7)和橙果辣椒材料(R37-1)果实中 Ccs 基因比较分析 | 第83-84页 |
6.2.4 三个材料间 Ccs 基因序列中碱基突变情况比较 | 第84页 |
6.2.5 三种辣椒材料果实中辣椒红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 第84-85页 |
6.3 讨论 | 第85-88页 |
第七章 利用 VIGS 技术沉默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研究敲除靶基因对辣椒果色的影响 | 第88-109页 |
7.1 材料和方法 | 第88-94页 |
7.1.1 材料 | 第88-89页 |
7.1.2 方法 | 第89-94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7页 |
7.2.1 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Psy, Lcyb, Crtz 和 Ccs)遗传转化和 VIGS沉默载体构建 | 第94-96页 |
7.2.2 离体果实关键基因单独沉默对辣椒果实果色的影响 | 第96-99页 |
7.2.3 离体果实关键基因同时沉默对辣椒果实果色的影响 | 第99-101页 |
7.2.4 沉默后的果实关键基因表达情况 | 第101-106页 |
7.2.5 VIGS 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106-107页 |
7.3 讨论 | 第107-109页 |
第八章 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合成酶基因(Ccs)启动子串联重复单元研究 | 第109-124页 |
8.1 材料和方法 | 第109-115页 |
8.1.1 材料 | 第109-110页 |
8.1.2 方法 | 第110-115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2页 |
8.2.1 辣椒果实 DNA 提取 | 第115-116页 |
8.2.2 PCR 扩增不同重复序列启动子片段 | 第116-117页 |
8.2.3 不同重复序列 Ccs 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 | 第117-119页 |
8.2.4 不同重复序列启动子表达载体双酶切检测 | 第119页 |
8.2.5 农杆菌介导的不同重复序列启动子的瞬时表达 | 第119-122页 |
8.3 讨论 | 第122-124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24-126页 |
9.1 结论 | 第124页 |
9.2 创新点 | 第124页 |
9.3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缩略词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作者简介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