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1-15页 |
一、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5-25页 |
第一节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5-18页 |
一、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产生 | 第15-17页 |
二、 驰名商标的法律性质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 | 第18-25页 |
一、 国际条约中的驰名商标法律制度 | 第18-20页 |
二、 发达国家中的驰名商标法律制度 | 第20-25页 |
第二章 我国驰名商标异化的现状与表现 | 第25-3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本体之异化表现 | 第27-31页 |
一、 驰名商标在概念界定上的异化 | 第27-28页 |
二、 驰名商标本质之异化 | 第28-30页 |
三、 驰名商标保护范围之异化 | 第30页 |
四、 驰名商标制度体系之异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驰名商标保护制度运行上之异化 | 第31-37页 |
一、 驰名商标认定主体之异化 | 第32-35页 |
二、 驰名商标认定标准之异化 | 第35-36页 |
三、 驰名商标认定效力之异化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驰名商标异化的原因与危害 | 第37-45页 |
第一节 我国驰名商标异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土壤 | 第37-42页 |
一、 历史背景所形成的荣誉式认定是内因 | 第37-38页 |
二、 “well‐known mark”翻译的误导 | 第38页 |
三、 立法的不完善与漏洞 | 第38-40页 |
四、 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 第40-41页 |
五、 纳入品牌战略模糊了驰名商标法律意义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异化的危害 | 第42-45页 |
一、 动摇了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本质与构建基础 | 第42-43页 |
二、 危及商标保护的正当性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规制驰名商标异化的法制理念 | 第45-49页 |
第一节 利益平衡原则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驰名商标异化的规制路径及其制度完善 | 第49-62页 |
第一节 我国对驰名商标异化的治理措施与评价 | 第49-52页 |
第二节 规制驰名商标异化的具体路径选择与制度完善 | 第52-62页 |
一、 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理念的树立与传达 | 第53页 |
二、 从立法层面重塑驰名商标认定机制 | 第53-57页 |
三、 统一细化驰名商标认定标准 | 第57-59页 |
四、 严格把握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范围并规范驰名商标滥用行为 | 第59页 |
五、 从社会层面全方位规制驰名商标异化现象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