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富含天然烟酸的柑桔粉发酵工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1.1 果蔬粉加工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1 果蔬粉的生产现状第12-13页
        1.1.2 果蔬粉的特点第13页
        1.1.3 果蔬粉的加工技术第13-14页
    1.2 柑桔的加工现状第14-18页
        1.2.1 柑桔汁的营养价值第14-16页
        1.2.2 柑桔汁的生产第16页
        1.2.3 柑桔粉的生产现状第16-17页
        1.2.4 发酵技术在柑桔类果汁中的应用第17-18页
    1.3 食用酵母的应用研究第18-20页
        1.3.1 食用酵母的营养价值第18-19页
        1.3.2 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酵母研究第19-20页
    1.4 烟酸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1.4.1 烟酸的发现及理化性质第20-21页
        1.4.2 烟酸的主要来源及可利用性第21-22页
        1.4.3 烟酸的生物代谢研究第22-25页
    1.5 柑桔汁的酶处理与脱苦技术研究第25-29页
        1.5.1 果胶酶在柑桔汁加工中的应用第25-26页
        1.5.2 纤维素酶在柑桔汁加工中的应用第26-27页
        1.5.3 酶法脱苦与屏蔽脱苦在柑桔汁中的应用第27-29页
    1.6 选题立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9页
        1.6.2 课题研究的工艺路线及主要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复合酶在柑桔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第31-48页
    2.1 前言第31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31-32页
        2.2.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2页
    2.3 柑桔汁的制备工艺第32-33页
        2.3.1 柑桔原料的加工流程第32页
        2.3.2 主要工艺要点说明第32-33页
    2.4 试验方法第33-37页
        2.4.1 酶活力的测定第33-35页
        2.4.2 酶解工艺的主要指标第35-36页
        2.4.3 酶解工艺的试验设计方法第36-37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2.5.1 纤维素酶酶解工艺分析第37-40页
        2.5.2 酸性果胶酶酶解工艺分析第40-43页
        2.5.3 复合酶酶解工艺的正交试验第43-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柑桔汁发酵菌种的筛选与发酵工艺的优化第48-76页
    3.1 前言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4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3.2.2 分析测定方法第49-51页
        3.2.3 试验方法第51-54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4-74页
        3.3.1 桔汁保藏时间的检验第54-56页
        3.3.2 灭菌条件对发酵培养基中糖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3.3.3 发酵菌株的筛选第57-58页
        3.3.4 种子培养的优化第58-62页
        3.3.5 摇瓶发酵的优化第62-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柑桔粉的放大生产与脱苦工艺第76-103页
    4.1 前言第76-77页
    4.2 材料与分析方法第77-80页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7页
        4.2.2 分析及试验方法第77-78页
        4.2.3 柑桔汁的放大发酵及柑桔粉的制备流程第78-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101页
        4.3.1 5L、100L发酵罐中的种子培养生长曲线第80-81页
        4.3.2 实验室5L发酵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曲线第81-82页
        4.3.3 100L发酵罐分批发酵中试及动力学研究第82-89页
        4.3.4 1000L发酵罐分批发酵动力学及其模拟验证第89-91页
        4.3.5 发酵液脱苦工艺的研究第91-98页
        4.3.6 柑桔粉中烟酸含量的计算第98-99页
        4.3.7 工艺路线的经济分析第99-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5.1 结论第103-105页
    5.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附录第113-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体活动能力对天津市部分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
下一篇:郊县社区老年人群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