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支持向量机的核方法研究及其在森林火灾视频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统计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创新点第21页
        1.3.3 研究路线第21-22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2-24页
    1.5 主要符号第24-25页
第2章 核函数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第25-45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统计学习理论第25-29页
        2.2.1 分类问题的统计学提法第25-26页
        2.2.2 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第26-27页
        2.2.3 VC 维第27页
        2.2.4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第27-29页
    2.3 支持向量机理论第29-38页
        2.3.1 线性可分最优分类面第29-32页
        2.3.2 线性不可分最优分类面第32-35页
        2.3.3 实现方法第35-37页
        2.3.4 支持向量机的优缺点第37-38页
    2.4 核函数基本理论第38-41页
        2.4.1 核函数及其特征第38-39页
        2.4.2 核函数的判定和常用核函数第39-40页
        2.4.3 支持向量机中核函数的选取及构造第40-41页
        2.4.4 特征空间的距离和数据中性化第41页
    2.5 核方法研究现状及趋势第41-43页
    2.6 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支持向量机常用核函数泛化能力研究第45-64页
    3.1 研究内容第45页
    3.2 评估方法模型第45-49页
        3.2.1 k-折交叉确认第46-47页
        3.2.2 LOO 误差第47-48页
        3.2.3 改进配对样本t检验第48-49页
    3.3 模型评估准则第49-54页
        3.3.1 加权AUC定义第51-52页
        3.3.2 加权AUC性质分析第52-54页
    3.4 实验与分析第54-62页
        3.4.1 实验数据及结果第54-60页
        3.4.2 结果分析第60-62页
    3.5 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径向基核函数改进算法研究第64-82页
    4.1 研究内容第64页
    4.2 径向基核 SVM 模型构造基本步骤第64-66页
    4.3 动态径向基核宽度第66-67页
    4.4 动态径向基核尺度第67-73页
        4.4.1 欧氏度量第67-68页
        4.4.2 角度度量第68-69页
        4.4.3 黎曼度量第69-70页
        4.4.4 径向基核的尺度改进第70-73页
    4.5 实验与分析第73-81页
    4.6 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基于径向基核的多核构造研究第82-101页
    5.1 研究内容第82-83页
    5.2 常用多核构造方法第83-87页
        5.2.1 多核线性组合构造法第83-84页
        5.2.2 多核扩展构造法第84-85页
        5.2.3 多尺度核构造法第85-86页
        5.2.4 其他多核构造法第86-87页
    5.3 基于径向基核的动态多核函数构造第87-90页
    5.4 实验与分析第90-99页
    5.5 小结第99-101页
第6章 基于相似度的核矩阵构造方法研究第101-116页
    6.1 研究内容第101-102页
    6.2 核函数的判定第102-105页
        6.2.1 核函数的定义判定法第102-103页
        6.2.2 核矩阵判定方法第103-105页
    6.3 常用核函数构造方法第105-106页
    6.4 基于相似度的核矩阵构造方法第106-109页
        6.4.1 测试样本核矩阵构造第106-107页
        6.4.2 未知样本核矩阵构造第107-109页
    6.5 实验与分析第109-114页
    6.6 小结第114-116页
第7章 核函数研究在森林火灾视频识别中的应用第116-132页
    7.1 应用背景第116页
    7.2 特征提取第116-122页
        7.2.1 前景切割第117-119页
        7.2.2 纹理特征提取第119页
        7.2.3 动态特征提取第119-122页
        7.2.4 几何特征提取第122页
    7.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第122-124页
        7.3.1 适应度函数设计第122-123页
        7.3.2 设定遗传因子和终止条件第123-124页
        7.3.3 算法流程第124页
    7.4 实验与分析第124-129页
    7.5 与已有算法的比较第129-131页
    7.6 小结第131-132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态布居数转移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山莓叶萜类和酚类物质分离、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