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 | 第9-14页 |
(一) 非法证据的界定 | 第9-11页 |
1. 非法证据的含义 | 第9-10页 |
2. 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区别 | 第10-11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及基本类型 | 第11-13页 |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 第11-12页 |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类型 | 第12-13页 |
(三) 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过程 | 第13-14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不够明确 | 第14-15页 |
1. “非法方法”界定不明 | 第14-15页 |
2.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有限 | 第15页 |
3. 对“毒树之果”是否排除未明确 | 第15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运行中缺少可操作性 | 第15-16页 |
(三) 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内容上的缺失 | 第16-17页 |
1. 立法方面的缺失 | 第16-17页 |
2. 法律解释方面的缺失 | 第17页 |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建议 | 第17-22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的完善 | 第17-19页 |
1. 补充完善非法取证方式 | 第17页 |
2. 扩大解释非法证据排除范围 | 第17-18页 |
3. 明确“毒树之果”排除规则 | 第18-19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19-21页 |
1. 完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保护机制 | 第19页 |
2. 加强侦查机关取证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 第19-20页 |
3. 建立证据庭前审查机制 | 第20-21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规定的完善 | 第21-22页 |
1. 立法方面的完善 | 第21-22页 |
2. 法律解释方面的完善 | 第22页 |
结论 | 第2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