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铬与土壤铬污染 | 第9-12页 |
1.2.1 铬的性质 | 第9-10页 |
1.2.2 铬污染的来源 | 第10-11页 |
1.2.3 土壤与农田铬污染 | 第11-12页 |
1.3 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的环境行为 | 第12-15页 |
1.3.1 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 | 第12-13页 |
1.3.2 铬对植物的毒害 | 第13-14页 |
1.3.3 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 第14-15页 |
1.4 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 | 第15-16页 |
1.5 农田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 第16-17页 |
1.6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2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1 供试花生 | 第19页 |
2.1.2 供试土壤 | 第19页 |
2.1.3 供试柠檬酸和生物炭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2.1 籽粒铬高低积累型花生品种的筛选 | 第19页 |
2.2.2 两品种花生对铬胁迫的生长响应 | 第19-20页 |
2.2.3 施加生物炭和柠檬酸对花生吸收转运铬的影响 | 第20页 |
2.3 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0-21页 |
2.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1-25页 |
2.4.1 植物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2.4.2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3 植物和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4.4 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 | 第23页 |
2.4.5 土壤铬形态BCR分级 | 第23-24页 |
2.4.6 铬在花生体内的亚细胞分布 | 第24页 |
2.4.7 花生体内铬化学形态分级 | 第24-25页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3页 |
3.1 籽粒铬高低积累花生品种的筛选 | 第25-27页 |
3.1.1 不同花生品种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25-27页 |
3.1.2 花生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含量 | 第27页 |
3.2 铬胁迫对两品种花生生长的影响 | 第27-33页 |
3.2.1 对两品种花生株高及根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对两品种花生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页 |
3.2.3 两品种花生体内的铬的含量 | 第28-29页 |
3.2.4 对铬在两品种花生中运转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5 对铬在花生体内亚细胞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 施加生物炭和柠檬酸对花生吸收铬的影响 | 第33-43页 |
3.3.1 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对土壤六价铬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对土壤铬形态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4 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对铬在花生体各部位积累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6 对铬在花生体内化学形态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3-48页 |
4.1 讨论 | 第43-47页 |
4.1.1 抗污染低积累花生品种筛选 | 第43-44页 |
4.1.2 土壤理化性质对铬形态及花生积累铬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3 施加生物炭和柠檬酸对土壤性质和铬形态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4 铬在花生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 第46-47页 |
4.2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