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既判力相关基础理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既判力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既判力的本质 | 第11-13页 |
一、实体法说 | 第11页 |
二、诉讼法说 | 第11-12页 |
三、新实体法说 | 第12页 |
四、新诉讼法说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既判力的根据 | 第13-15页 |
一、制度效力说 | 第14页 |
二、程序保障说 | 第14页 |
三、二元根据说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既判力的作用形态 | 第15-18页 |
一、积极效果说 | 第16页 |
二、消极效果说 | 第16-18页 |
第五节 既判力的作用范围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传统内涵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限定与判决主文的原因 | 第20页 |
第二节 被排除在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外的判决理由中的判断事项 | 第20-25页 |
一、事实认定判断 | 第21页 |
二、先决性法律关系的判断 | 第21-22页 |
三、抗辩权判断 | 第22-23页 |
四、甄别抽象法律规范的判断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被赋予既判力的判决理由中的判断事项——抵销权抗辩 | 第25-28页 |
一、将判决理由中的抵销权抗辩纳入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原因 | 第25-26页 |
二、判决理由中抵销权抗辩判断之既判力的具体范围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既判力客观范围向判决理由的扩张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德国理论界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模式 | 第28-30页 |
一、萨维尼的理论主张:中间确认之诉 | 第28-29页 |
二、从“意思关联理论”到“矛盾关系扩张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日本理论界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模式 | 第30-34页 |
一、判决之参加性效力扩张理论 | 第30-31页 |
二、争点效理论 | 第31-32页 |
三、突破争点效:遮断效理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既判力客观范围与诉讼标的理论 | 第34-44页 |
第一节 诉讼标的之旧实体法说 | 第34-36页 |
一、旧实体法说简介 | 第34-35页 |
二、该学说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诉讼标的之诉讼法学说 | 第36-41页 |
一、诉讼标的之诉讼法学说概论 | 第36-40页 |
二、诉讼标的之诉讼法学说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诉讼标的之新实体法说 | 第41-44页 |
一、诉讼标的新实体法学说概要 | 第41-42页 |
二、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