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禾谷镰刀菌中TOR信号途径与MAPK信号途径互作机制研究

致谢第6-8页
全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3页
    1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研究概况第14-27页
        1.1 小麦赤霉病概述第14-15页
        1.2 禾谷镰刀菌的生物学特征第15-18页
        1.3 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第18-22页
        1.4 禾谷镰刀菌侵染机制研究进展第22-27页
    2 TOR(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途径研究概况第27-37页
        2.1 真核生物中TOR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第27-32页
        2.2 真核生物中TORC1所介导的信号途径概述第32-36页
        2.3 病原真菌中TOR途径的研究进展第36-37页
    3 病原真菌中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第37-42页
        3.1 病原真菌中HOG途径的研究进展第40页
        3.2 病原真菌中Fus3/Kssl途径的研究进展第40-41页
        3.3 病原真菌中CWI途径的研究进展第41-42页
    4.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第42-4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3-63页
    1 实验材料第43-44页
        1.1 菌株第43页
        1.2 Western实验所用抗体第43页
        1.3 构建载体所用质粒第43-44页
        1.4 用于致病性实验所用植物材料第44页
    2 实验方法第44-63页
        2.1 禾谷镰刀菌的培养、保存、以及产孢方法第44页
        2.2 PCR技术第44页
        2.3 PCR产物纯化第44-45页
        2.4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5-46页
        2.5 DNA电泳方法第46页
        2.6 DNA克隆技术与载体构建第46-48页
        2.7 禾谷镰刀菌基因敲除、回补载体的构建以及转化子的鉴定第48-49页
        2.8 禾谷镰刀菌的原生质转化方法第49页
        2.9 禾谷镰刀菌转化子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49-52页
        2.10 禾谷镰刀菌RNA的提取以及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52-54页
        2.11 产孢量分析、子囊壳产生和菌丝孢子的染色第54页
        2.12 禾谷镰刀菌对细胞胁迫压力、杀菌剂敏感性的测定第54-56页
        2.13 禾谷镰刀菌致病性实验第56页
        2.14 禾谷镰刀菌菌丝孢子的显微镜镜观察第56页
        2.15 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后麦粒中DON毒素含量测定第56-57页
        2.16 酵母双杂交分析第57-58页
        2.17 FLAG和GFP标签融合蛋白载体构建第58-59页
        2.18 Western blot方法第59-61页
        2.19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第61页
        2.20 亲和捕捉实验第61-6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63-142页
    1. 禾谷镰孢菌中TOR信号途径与HOG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3-101页
        1.1 禾谷镰刀菌中蛋白激酶FgSch9介导了TOR信号途径与HOG信号途径的互作第63-87页
        1.2 禾谷镰刀菌中Rag-GTPases介导了TOR信号途径与HOG信号途径之间的互作第87-98页
        1.3 小结与讨论第98-101页
    2. 禾谷镰刀菌中Gpmk1信号途径关键元件的功能分析第101-142页
        2.1 禾谷镰刀菌中Gpmk1上游信号感受元件的功能分析第101-125页
        2.2 禾谷镰刀菌中Gpmk1下游转录因子FgSte12的功能研究第125-136页
        2.3 禾谷镰刀菌中TOR信号途径与Gpmk1信号途径之间的联系第136-139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139-142页
第四章 全文结果和后续工作展望第142-146页
    1. 全文结果第142-144页
    2. 未来工作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5页
附录A:引物序列第155-164页
附录B:培养基配方第164-167页
附录C:常用试剂和试验仪器第167-170页
附录D: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圆弧齿轮传动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高速钢丝锥刃口钝化及深冷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