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7-19页 |
1.2.1 视网膜图像Web-PACS的架构与DICOM-SR的设计 | 第17页 |
1.2.2 视网膜血管分割与动静脉分类 | 第17-18页 |
1.2.3 视网膜血管迂曲度定量分析 | 第18页 |
1.2.4 视网膜血管宽度定量分析 | 第18-19页 |
1.2.5 视网膜血管空间定量分析 | 第19页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视网膜图像Web-PACS的架构与DICOM-SR的设计 | 第22-32页 |
2.1 概述 | 第22-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2.1 基于B/S的视网膜图像Web-PACS的架构 | 第23-24页 |
2.2.2 视网膜血管图像的DICOM-SR的设计 | 第24-27页 |
2.2.3 基于WADO协议的视网膜图像与报告传输 | 第27-28页 |
2.3 结果 | 第28-30页 |
2.3.1 视网膜图像Web-PACS | 第28-29页 |
2.3.2 视网膜图像DICOM-SR的访问与显示 | 第29-30页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视网膜血管的分割与动静脉分类 | 第32-51页 |
3.1 概述 | 第32-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44页 |
3.2.1 视网膜血管的分割 | 第35-39页 |
3.2.2 血管动静脉分类 | 第39-44页 |
3.3 结果 | 第44-48页 |
3.3.1 视网膜血管分割结果 | 第44-46页 |
3.3.2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分类结果 | 第46-48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视网膜血管的迂曲度定量分析 | 第51-59页 |
4.1 概述 | 第51-5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2-55页 |
4.2.1 研究数据与实验环境 | 第52页 |
4.2.2 基于血管中心线的迂曲度定量分析 | 第52-53页 |
4.2.3 模型测试 | 第53-54页 |
4.2.4 视网膜血管图像测试 | 第54-55页 |
4.3 结果 | 第55-58页 |
4.3.1 模型测试结果 | 第55-57页 |
4.3.2 视网膜血管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视网膜血管宽度定量分析 | 第59-72页 |
5.1 概述 | 第59-6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9页 |
5.2.1 研究数据与实验环境 | 第61页 |
5.2.2 基于视网膜血管横断面灰度曲线的宽度定量分析 | 第61-65页 |
5.2.3 基于图像形态学的血管宽度自动定量分析 | 第65-69页 |
5.3 结果 | 第69-70页 |
5.3.1 血管宽度模型测量结果 | 第69页 |
5.3.2 不同宽度模型的比较 | 第69-70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视网膜血管树的拓扑建模与空间定量分析 | 第72-87页 |
6.1 概述 | 第72-73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73-78页 |
6.2.1 基于整幅视网膜图像的视网膜血管定量分析 | 第73-74页 |
6.2.2 以OD为中心的不同ROI区域内视网膜血管形态定量分析 | 第74-75页 |
6.2.3 结合视网膜血管拓扑层次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定量分析 | 第75-78页 |
6.3 结果 | 第78-85页 |
6.3.1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整体形态改变 | 第78-79页 |
6.3.2 高血压患者眼底以OD为中心的不同ROI区域血管宽度改变 | 第79-83页 |
6.3.3 不同拓扑层次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迂曲度改变 | 第83-85页 |
6.4 讨论与小结 | 第85-8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0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