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材料试验机与试验仪器论文--无损探伤仪器论文

漏磁检测永磁铁磁回路的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漏磁检测技术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现状第14-16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6-19页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漏磁检测理论介绍第19-31页
    2.1 漏磁检测磁学基础第19-23页
        2.1.1 永磁铁相关理论第19-21页
        2.1.2 磁滞回线第21-22页
        2.1.3 退磁曲线和磁能积曲线第22页
        2.1.4 电磁感应定律第22-23页
    2.2 漏磁检测原理第23-24页
    2.3 漏磁场理论计算第24-26页
    2.4 漏磁检测的磁化技术第26-28页
        2.4.1 磁化方式第26-28页
        2.4.2 磁化强度选择第28页
    2.5 影响缺陷漏磁场的因素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漏磁检测永磁铁磁回路的数学模型建立第31-42页
    3.1 漏磁检测永磁铁磁回路的数学模型相关问题第31-36页
        3.1.1 永磁体与电磁铁作为励磁源的差异性第31-33页
        3.1.2 励磁源永磁铁几何尺寸对励磁效果的影响第33-36页
    3.2 永磁磁路计算问题研究第36-39页
    3.3 永磁励磁漏磁检测器第39-40页
    3.4 永磁励磁管道缺陷的漏磁检测流程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分析第42-87页
    4.1 有限元法的介绍第42-43页
    4.2 Comsol软件仿真第43-45页
        4.2.1 Comsol软件介绍第43-44页
        4.2.2 Comsol软件操作流程第44-45页
    4.3 永磁励磁钢板缺陷仿真第45-52页
        4.3.1 永磁励磁钢板缺陷仿真模型建立第45-46页
        4.3.2 模型材料属性定义第46-49页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9-50页
        4.3.4 网格划分第50-51页
        4.3.5 求稳态解第51-52页
    4.4 永磁励磁不同几何参数仿真分析第52-63页
        4.4.1 永磁体不同高度模型及仿真第52-55页
        4.4.2 永磁体不同励磁面积励磁模型及仿真第55-57页
        4.4.3 实验与分析第57-61页
        4.4.4 永磁励磁在漏磁内检测装置中的参数选择第61-63页
    4.5 磁化器与被测钢板间不同介质特性的仿真分析第63-67页
    4.6 永磁励磁与电磁铁励磁的差异性分析第67-80页
        4.6.1 电磁铁钢板励磁仿真模型建立第67-68页
        4.6.2 电磁铁参数优化及钢板励磁仿真计算结果第68-72页
        4.6.3 永磁励磁钢板仿真计算结果第72-74页
        4.6.4 永磁励磁钢板表面实验与分析第74-76页
        4.6.5 永磁励磁钢板实验与电磁铁励磁仿真数据对比分析第76-80页
    4.7 井管漏磁内检测器轴向励磁不同励磁方式研究第80-86页
        4.7.1 井管轴向励磁不同励磁方式仿真模型建立第80-82页
        4.7.2 不同励磁方式管道励磁仿真结果第82-84页
        4.7.3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84-86页
    4.8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中视网膜图像的互操作性及其血管网络定量分析研究
下一篇:卵巢癌转移相关N-糖链的发现及其在转移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