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对比分析 | 第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20页 |
一、国内外关于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二、国内外关于对比分析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三、国内外关于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 | 第23-25页 |
一、词的形态上的“中式英语” | 第23-25页 |
二、词的含义上的“中式英语” | 第25页 |
第二节 句法层面的“中式英语” | 第25-29页 |
一、偏爱使用动词 | 第26页 |
二、偏爱使用悬垂结构 | 第26-27页 |
三、偏爱使用意合结构 | 第27页 |
四、偏爱使用人作主语 | 第27-28页 |
五、偏爱使用主动语态 | 第28页 |
六、偏爱使用主题显著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语篇层面的“中式英语” | 第29-35页 |
一、整体连贯 | 第30-32页 |
二、语篇衔接 | 第32-33页 |
三、跨文化交际层面的“中式英语”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35-55页 |
第一节 实验设计与实施 | 第35-42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35页 |
二、实验假设 | 第35页 |
三、实验对象 | 第35页 |
四、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35-36页 |
五、实验过程 | 第36-42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一、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42-46页 |
二、试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46-5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5-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55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