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概述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对于李安电影的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3.1 大陆学界对李安导演的电影风格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3.2 港台和海外学界对李安导演的电影风格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3 大陆与海外学界对李安导演风格研究的比较 | 第12-13页 |
1. 李安电影风格的成因 | 第13-18页 |
1.1 内因——成长背景 | 第13-15页 |
1.1.1 身份的建构 | 第13-14页 |
1.1.2 东方文化意识的建构 | 第14-15页 |
1.2 外因——西方环境 | 第15-18页 |
1.2.1 求学经历所感染的西方文化 | 第15-16页 |
1.2.2 跌宕起伏的从影之路 | 第16-18页 |
2. 中国文化元素在影像上的体现 | 第18-23页 |
2.1 意境的呈现 | 第18-20页 |
2.1.1 以武侠片呈现东方文化 | 第18-19页 |
2.1.2 环境与人的和谐共融 | 第19-20页 |
2.2 源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电影题材 | 第20-23页 |
2.2.1 家的观念 | 第20-21页 |
2.2.2 角色对立的象征意蕴 | 第21-23页 |
3. 西方影像技法的娴熟运用 | 第23-30页 |
3.1 经典好莱坞语法的应用 | 第23-26页 |
3.1.1 严谨的构图 | 第23-24页 |
3.1.2 巧妙的调度 | 第24-25页 |
3.1.3 流畅的叙事 | 第25-26页 |
3.2 对传统影像技法的超越 | 第26-30页 |
3.2.1 光影的震撼 | 第26-27页 |
3.2.2 诗意的隐喻 | 第27-28页 |
3.2.3 精妙的声画 | 第28-30页 |
4. 李安的“二元论”与其电影主体思维构成 | 第30-34页 |
4.1 褒贬之间的中西文化冲突 | 第30-32页 |
4.1.1 相同元素的不同呈现 | 第30-31页 |
4.1.2 文化中国认同的矛盾与重构 | 第31-32页 |
4.2 对中西文化交融的探索 | 第32-34页 |
4.2.1 思辨于中西文化交融 | 第32-33页 |
4.2.2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想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