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介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郦道元与《水经注》 | 第9-13页 |
(一)版本问题 | 第9-10页 |
(二)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三)研究范围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介词与介词判定 | 第13-19页 |
(一)介词定义 | 第13-14页 |
(二)介词的分类 | 第14-15页 |
(三)介词的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四)介词判定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水经注》介词分析 | 第19-29页 |
一、于 | 第19-20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 第19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第19-20页 |
(三)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 第20页 |
二、与 | 第20-21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比较者 | 第20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 第20-21页 |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 第21页 |
三、以 | 第21-22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 第21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时点 | 第21-22页 |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式 | 第22页 |
四、自 | 第22-23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 第22-23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 | 第23页 |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 第23页 |
五、按 | 第23-24页 |
六、因 | 第24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 | 第24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 | 第24页 |
七、在 | 第24页 |
八、从 | 第24-25页 |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 第25页 |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 第25页 |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 第25页 |
九、至 | 第25页 |
十、对 | 第25页 |
十一、缘 | 第25-26页 |
十二、沿 | 第26页 |
十三、际 | 第26页 |
十四、用 | 第26-27页 |
十五、依 | 第27页 |
十六、为 | 第27页 |
十七、去 | 第27页 |
十八、到 | 第27页 |
十九、共 | 第27页 |
二十、乘 | 第27页 |
二十一、循 | 第27-28页 |
二十二、就 | 第28页 |
二十三、据 | 第28页 |
二十四、随 | 第28页 |
二十五、由 | 第28页 |
二十六、著 | 第28页 |
二十七、迄于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29-34页 |
一、《水经注》介词使用情况分析 | 第29-33页 |
(一)《水经注》中介词的语义功能分类一览表 | 第29页 |
(二)《水经注》介词系统的特点 | 第29-33页 |
二、《水经注》中的介词框架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