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7-3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 信号分析及傅里叶分析 | 第18-20页 |
1.2.1 信号分析及其意义 | 第18页 |
1.2.2 傅立叶分析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2.3 傅里叶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 第19-20页 |
1.3 时频分析回顾 | 第20-29页 |
1.3.1 时频分析的意义 | 第20-21页 |
1.3.2 时频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1.3.3 几种主要的时频分析方法 | 第22-29页 |
1.3.4 时频分析总结 | 第29页 |
1.4 HHT-LISA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1.4.1 对瞬时频率的一般认识 | 第29-30页 |
1.4.2 HHT-LISA的提出 | 第30-31页 |
1.4.3 HHT-LISA的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1.4.4 HHT-LISA还需解决的问题 | 第32-33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 | 第33-36页 |
1.5.1 主要工作和内容 | 第33-34页 |
1.5.2 本文创新 | 第34-36页 |
2 HHT-LISA的基本依据、概念和方法 | 第36-69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瞬时频率研究回顾 | 第36-41页 |
2.2.1 概述 | 第36页 |
2.2.2 瞬时频率的DPAS定义的形成 | 第36-38页 |
2.2.3 瞬时频率的DPAS定义的直观合理性 | 第38-39页 |
2.2.4 瞬时频率DPAS定义的“悖论 | 第39-40页 |
2.2.5 多分量信号模型 | 第40-41页 |
2.3 HHT-LISA的提出和内容 | 第41-52页 |
2.3.1 固有模态概念的提出 | 第41-44页 |
2.3.2 特征时间尺度 | 第44-45页 |
2.3.3 经验筛法 | 第45-50页 |
2.3.4 经验筛法的完备性和近似正交性 | 第50页 |
2.3.5 Hilbert谱和边际谱 | 第50-51页 |
2.3.6 HHT的创新性 | 第51-52页 |
2.4 作者的工作 | 第52-67页 |
2.4.1 局瞬概念的提出 | 第52页 |
2.4.2 HHT-LISA的特点 | 第52-54页 |
2.4.3 固有模态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54-58页 |
2.4.4 经验筛法的理论依据研究 | 第58-63页 |
2.4.5 Hilbert谱的进一步表示 | 第63页 |
2.4.6 终止条件的改善研究 | 第63-64页 |
2.4.7 瞬时频率算法的分析 | 第64-67页 |
2.5 小结 | 第67-69页 |
3 HHT-LISA中的曲线拟合研究 | 第69-84页 |
3.1 引言 | 第69页 |
3.2 HHT-LISA中曲线拟合所要求的性质 | 第69-80页 |
3.3 三种曲线拟合法 | 第69页 |
3.3.1 三次样条插值法 | 第69-71页 |
3.3.2 阿克玛插值法 | 第71-76页 |
3.3.3 一种新插值法—分段幂函数法 | 第76-78页 |
3.3.4 三种插值法的仿真比较 | 第78-80页 |
3.4 一定带宽条件下非均匀采样信号的一种重构算法 | 第80-83页 |
3.4.1 非均匀采样信号重构算法的回顾 | 第80页 |
3.4.2 有限长均匀采样信号的重构公式 | 第80页 |
3.4.3 非均匀采样的重构转化为均匀采样的重构 | 第80-81页 |
3.4.4 一定带宽条件下非均匀采样的一种重构算法 | 第81-82页 |
3.4.5 仿真验证 | 第82-83页 |
3.5 小结 | 第83-84页 |
4 HHT-LISA中的筛法研究 | 第84-94页 |
4.1 引言 | 第84页 |
4.2 筛法回顾 | 第84-86页 |
4.2.1 样条包络均值筛法和连续均值筛法 | 第84页 |
4.2.2 自适应时变滤波法 | 第84-85页 |
4.2.3 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法 | 第85-86页 |
4.3 稳定点均值筛法 | 第86-91页 |
4.3.1 稳定点定理 | 第87页 |
4.3.2 准稳定点原理 | 第87-88页 |
4.3.3 稳定点均值筛法 | 第88-91页 |
4.4 仿真试验和比较 | 第91页 |
4.5 小结 | 第91-94页 |
5 HHT-LISA中的边界处理和应用研究 | 第94-106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边界处理回顾 | 第94-97页 |
5.2.1 HHT-LISA中边界处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 第94页 |
5.2.2 特征波法 | 第94页 |
5.2.3 包络延拓法 | 第94-95页 |
5.2.4 边界全波法 | 第95-96页 |
5.2.5 波形匹配预测法 | 第96-97页 |
5.2.6 几种边界处理法的评价 | 第97页 |
5.3 本征波匹配预测法 | 第97-101页 |
5.3.1 本征波原理 | 第97-98页 |
5.3.2 本征波匹配预测法 | 第98-99页 |
5.3.3 与其他边界处理法的比较 | 第99-101页 |
5.4 HHT-LISA的应用研究 | 第101-105页 |
5.4.1 边际谱与傅里叶频谱的比较 | 第101-103页 |
5.4.2 边际谱的应用 | 第103页 |
5.4.3 经验筛法在去噪中的应用 | 第103-105页 |
5.5 小结 | 第105-106页 |
6 HHT-LISA中的其他若干问题 | 第106-117页 |
6.1 引言 | 第106页 |
6.2 小波分量的IMF性 | 第106-109页 |
6.2.1 小波分解和小波分量 | 第106页 |
6.2.2 小波分量的窄带性 | 第106-108页 |
6.2.3 小波分量的IMF性及其验证 | 第108-109页 |
6.3 HHT-LISA对多分量的划分和模态混叠 | 第109-111页 |
6.3.1 HHT-LISA对多分量划分的唯一性 | 第109页 |
6.3.2 经验筛法模态混叠的原因分析 | 第109-111页 |
6.4 HHT-LISA中的采样问题 | 第111页 |
6.5 HHT-LISA的频率分辨率问题 | 第111-113页 |
6.5.1 DFT和小波变换的频率分辨率 | 第111页 |
6.5.2 HHT-LISA的频率分辨率 | 第111-113页 |
6.6 经验筛法的微积分性 | 第113-114页 |
6.7 广义IMF的提出 | 第114-116页 |
6.8 小结 | 第116-11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7-11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附录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3-134页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4-135页 |
C、关于HHT的新闻报道 | 第135-137页 |
D、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工程师,HHT方法的首创者和奠基人NordenE.Huang与本文作者的通信 | 第137-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