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种子活力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 第10-12页 |
1.1.1 种子产业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种子活力研究在种子产业中的作用 | 第11页 |
1.1.3 种子活力在育种上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 | 第12-14页 |
1.2.1 千粒重 | 第12-13页 |
1.2.2 容重 | 第13页 |
1.2.3 比重 | 第13-14页 |
1.2.4 物理扫描特性 | 第14页 |
1.3 玉米种子化学特性 | 第14-15页 |
1.3.1 蛋白质 | 第14页 |
1.3.2 脂类 | 第14-15页 |
1.3.3 淀粉 | 第15页 |
1.3.4 水分 | 第15页 |
1.4 种子活力 | 第15-17页 |
1.4.1 种子活力概念 | 第15-17页 |
1.4.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 第17页 |
1.4.3 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17页 |
1.5 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玉米种子发芽试验 | 第19-20页 |
2.2.2 玉米种子物理性状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2.2.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3页 |
3.1 玉米种子标准发芽率 | 第23-24页 |
3.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37页 |
3.2.1 玉米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2 玉米种子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3.2.3 玉米种子容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3.2.4 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7页 |
3.3 玉米种子化学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43页 |
3.3.1 玉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2 玉米种子的淀粉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3.3.3 玉米种子的脂肪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4.1 结论 | 第43-44页 |
4.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