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u-Ni纳米晶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纳米金属材料第10-11页
    1.2 双金属纳米晶可控合成研究进展第11-18页
        1.2.1 双金属纳米晶合成方法第11-12页
        1.2.2 双金属纳米晶可控合成影响因素第12-17页
        1.2.3 过渡金属合金纳米晶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形状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1.4 VOCs的概述第19-21页
        1.4.1 VOCs的来源及危害第19-20页
        1.4.2 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第20-21页
    1.5 催化燃烧法概述第21-24页
        1.5.1 催化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1页
        1.5.2 催化剂第21-24页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1.6.1 研究思路第24页
        1.6.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Cu-Ni纳米晶的可控合成第26-41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6-27页
        2.2.2 材料的制备第27-29页
        2.2.3 材料表征第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0页
        2.3.1 PVP浓度的影响第29-31页
        2.3.2 温度的影响第31-32页
        2.3.3 Cu-Ni纳米晶的物相结构及形貌分析第32-36页
        2.3.4 Cu-Ni纳米晶形貌的形成机理第36-39页
        2.3.5 纳米晶的红外谱图第39-40页
    2.4 总结第40-41页
第三章 Cu-Ni纳米晶对邻二甲苯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第41-59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5页
        3.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第41-42页
        3.2.2 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及活性评价第43-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7页
        3.3.1 活性相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第45-50页
        3.3.2 负载方法和载体对催化剂的影响第50-54页
        3.3.3 Cu、Ni组成的影响第54-56页
        3.3.4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第56-57页
    3.4 结论第57-59页
第四章 结论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遥感的博斯腾湖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研究
下一篇: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檀香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