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的博斯腾湖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水质参数反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水质参数反演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2.2 水质参数反演的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分析方法 | 第16页 |
2.2.2 经验方法 | 第16页 |
2.2.3 半经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4 其它反演方法 | 第17页 |
2.3 水质参数反演常用的数据源 | 第17-19页 |
2.3.1 多光谱数据 | 第17-18页 |
2.3.2 高光谱数据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处理 | 第19-2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3.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20-24页 |
3.2.1 卫星影像数据 | 第20-22页 |
3.2.2 实测高光谱数据 | 第22页 |
3.2.3 水质参数数据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构建 | 第24-47页 |
4.1 矿化度浓度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24-31页 |
4.1.1 单波段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24-26页 |
4.1.2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4.1.3 波段组合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27-31页 |
4.2 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31-35页 |
4.2.1 单波段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4.2.2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3-34页 |
4.2.3 波段组合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4.3 溶解性总固体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35-41页 |
4.3.1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5-37页 |
4.3.2 波段组合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37-41页 |
4.4 pH值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41-45页 |
4.4.1 单波段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4.4.2 间接数据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42-43页 |
4.4.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43-45页 |
4.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构建 | 第47-70页 |
5.1 矿化度浓度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48-53页 |
5.1.1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5.1.2 波段组合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5.1.3 一阶微分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50-53页 |
5.2 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53-59页 |
5.2.1 单波段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53-55页 |
5.2.2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55-56页 |
5.2.3 一阶微分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56-59页 |
5.3 溶解性总固体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59-62页 |
5.3.1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59-60页 |
5.3.2 一阶微分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0-62页 |
5.4 pH值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62-66页 |
5.4.1 单波段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3-64页 |
5.4.2 归一化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4-65页 |
5.4.3 一阶微分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5-66页 |
5.5 小结与比较 | 第66-70页 |
5.5.1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5.2 基于两种数据源的水质参数模型比较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8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项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