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同形词及其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第一章 汉日同形词概述 | 第16-19页 | 
|     第一节 汉日同形词的定义 | 第16页 | 
|     第二节 汉日同形词的类别 | 第16-19页 | 
|         一、和语 | 第17页 | 
|         二、汉语 | 第17-18页 | 
|         三、外来语 | 第18页 | 
|         四、混种语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汉日同形词字形对比及偏误分析 | 第19-25页 | 
|     第一节 汉日同形词字形对比 | 第19-22页 | 
|         一、字形完全相同 | 第19-20页 | 
|         二、汉日互借 | 第20-21页 | 
|         三、繁简对应 | 第21-22页 | 
|         四、同素颠倒 | 第22页 | 
|         五、日式自创 | 第22页 | 
|     第二节 汉日同形词字形偏误分析 | 第22-25页 | 
|         一、汉日同形词字形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         二、汉日同形词字形偏误类型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汉日同形词语义对比与偏误分析 | 第25-39页 | 
|     第一节 汉日同形词语义对比 | 第25-34页 | 
|         一、词义完全相同 | 第25-26页 | 
|         二、词义完全不同 | 第26-28页 | 
|         三、词义不尽相同 | 第28-34页 | 
|     第二节 汉日同形词语义的偏误分析 | 第34-39页 | 
|         一、汉日同形词语义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         二、词义完全不同的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 | 第36-37页 | 
|         三、词义不尽相同的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汉日同形词语用对比与偏误分析 | 第39-47页 | 
|     第一节 汉日同形词语用对比 | 第39-44页 | 
|         一、搭配对象对比 | 第39-40页 | 
|         二、语义范围大小对比 | 第40-42页 | 
|         三、语义色彩对比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汉日同形词语用偏误分析 | 第44-47页 | 
|         一、搭配对象方面的偏误分析 | 第44页 | 
|         二、语义范围大小方面的偏误分析 | 第44-45页 | 
|         三、感情色彩方面的偏误分析 | 第45页 | 
|         四、语体色彩方面的偏误分析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对日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教学策略 | 第47-59页 | 
|     第一节 汉日同形词的课堂教学策略 | 第47-54页 | 
|         一、汉日同形词书写方面的教学策略 | 第47-49页 | 
|         二、汉日同形词词义方面的教学策略 | 第49-53页 | 
|         三、汉日同形词语用方面的教学策略 | 第53-54页 | 
|     第二节 汉日同形词训练方面的策略 | 第54-59页 | 
|         一、针对母语负迁移偏误的训练策略 | 第54-56页 | 
|         二、针对词义混淆偏误的训练策略 | 第56-57页 | 
|         三、针对离合词偏误的训练策略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