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许可中的默示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行政许可默示制度概述第14-28页
    一、默示概述第14-18页
        (一)默示的概念第14-15页
        (二)默示与明示的区别第15-16页
        (三)默示与沉默的区别第16页
        (四)默示意思的推定第16-18页
    二、行政许可默示制度概述第18-25页
        (一)行政许可默示的概念第18页
        (二)行政许可默示的性质第18-19页
        (三)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本质分析第19-22页
        (四)行政许可默示的分类第22-24页
        (五)行政许可默示的原则第24-25页
    三、行政许可默示制度与民法上默示制度的不同第25-28页
        (一)行政许可默示的存在必须是法律明示规定的第25-26页
        (二)行政许可默示的意思推定必须由法律明示规定第26页
        (三)行政许可默示的规定不具有普适性第26-28页
第二章 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国内外立法实践第28-32页
    一、中国地区的立法实践第28-30页
        (一)大陆地区的立法实践第28页
        (二)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第28-30页
        (三)澳门地区的立法实践第30页
    二、国外的立法实践第30-32页
        (一)意大利第30-31页
        (二)葡萄牙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许可默示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2-36页
    一、我国实行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阻力第32页
    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不足第32-36页
        (一)缺乏法律依据第32-33页
        (二)默示类型单一,范围狭小第33页
        (三)对公众利益保护不完备第33-35页
        (四)责任机制不完善第35-36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完善第36-42页
    一、加强行政许可默示制度的立法第36页
    二、增强公民意识,加强法律建设第36-37页
    三、丰富默示形式,建立默示驳回制度第37-39页
    四、建立和完善时限制度第39页
    五、建立和完善责任机制第39-40页
    六、建立和完善举证制度第40-42页
第五章 超时默许制度第42-46页
    一、超时默许制度概述第42页
    二、“超时默许”制度的意义第42-43页
        (一)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第42-43页
        (二)保护了公民的合法利益第43页
        (三)限制了行政权力第43页
    三、“超时默许”制度的不足第43-44页
        (一)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第43页
        (二)配套机制不完善第43-44页
    四、“超时默许”制度的完善第44-46页
        (一)加强“超时默许”制度的立法第44页
        (二)提高行政公务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责任机制第44-45页
        (三)完善信息收到制度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鲍菇菌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复合菌剂构建及应用
下一篇:与氮代谢相关的茶树DOF转录因子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