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湍流背景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7页 |
·合成孔径雷达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大气湍流数值模型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湍流退化图像复原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9-31页 |
2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31-57页 |
·气动光学的基本知识 | 第31-47页 |
·统计学基础 | 第31页 |
·随机场和大气湍流 | 第31-37页 |
·随机场 | 第31-32页 |
·大气湍流 | 第32-33页 |
·局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 第33页 |
·大气湍流的基本参数 | 第33-37页 |
·大气中光的传输 | 第37-44页 |
·高斯光束 | 第37-38页 |
·湍流大气中光束的传输特性 | 第38-42页 |
·大气湍流的激光传输效应 | 第42-44页 |
·光波的大气成像 | 第44-47页 |
·成像的基本方程 | 第44-45页 |
·长曝光成像 | 第45-46页 |
·短曝光成像 | 第46-47页 |
·信号处理基础 | 第47-57页 |
·外差探测 | 第47-50页 |
·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 | 第47-49页 |
·外差探测的特点 | 第49页 |
·实现外差探测的条件 | 第49-50页 |
·线性调频信号 | 第50-51页 |
·脉冲压缩 | 第51-52页 |
·匹配滤波 | 第52-54页 |
·相位驻定原理 | 第54-57页 |
3 大气湍流数值模型 | 第57-75页 |
·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大气湍流相位屏的生成方法 | 第58-68页 |
·功率谱反演法 | 第58-63页 |
·Zernike 多项式展开法 | 第63-65页 |
·结构函数法 | 第65-68页 |
·基本原理 | 第65-67页 |
·相位结构函数的推导 | 第67-68页 |
·相位屏间隔的确定 | 第68-69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 | 第75-95页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处理模型 | 第76-77页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 | 第77-89页 |
·现有的成像算法 | 第77-86页 |
·距离多普勒算法 | 第78-81页 |
·极坐标算法 | 第81-83页 |
·线频调变标算法 | 第83-86页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 | 第86-89页 |
·连续波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 | 第87-89页 |
·成像算法的改进 | 第89页 |
·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89-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相位误差的补偿 | 第95-112页 |
·相位误差的来源和类型 | 第95-96页 |
·相位误差估计和补偿方法 | 第96-105页 |
·子回波相关法 | 第96-97页 |
·秩一相位估计法 | 第97-101页 |
·传统的秩一相位估计法 | 第98-99页 |
·改进措施 | 第99-101页 |
·盲解卷积 | 第101-105页 |
·传统的盲解卷积 | 第101-103页 |
·改进措施 | 第103-105页 |
·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105-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2页 |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个人简历 | 第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