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观测及其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3-21页 |
·国内外上升流卫星遥感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沿岸上升流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技术 | 第22-51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概况 | 第22-23页 |
·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技术 | 第23-24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卫星遥感影像特征 | 第24-39页 |
·卫星遥感数据 | 第24-25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可见光卫星遥感影像特征 | 第25-30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热红外卫星遥感影像特征 | 第30-35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现场观测 | 第35-39页 |
·基于热红外数据的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模型 | 第39-45页 |
·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模型 | 第40-41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模型 | 第41-45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 第45-50页 |
·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流程 | 第45-47页 |
·上升流遥感信息提取实现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浙江沿岸上升流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 第51-7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数据 | 第52-56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时间分布特征 | 第56-61页 |
·上升流面积 | 第57-58页 |
·上升流温度 | 第58-60页 |
·上升流强度 | 第60-61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61-67页 |
·上升流空间位置 | 第61-64页 |
·上升流形态特征 | 第64-67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变化规律 | 第67-73页 |
·短期变化 | 第67-69页 |
·季节变化 | 第69-72页 |
·年度差异 | 第72-73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因素 | 第73-77页 |
·浙江沿海温度变化过程 | 第74-75页 |
·台湾暖流 | 第75-76页 |
·江浙沿岸流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 第79-98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统计特征 | 第80-85页 |
·统计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80-81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统计 | 第81-85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 第85-90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时间分布 | 第85-87页 |
·浙江沿海大规模赤潮时间分布特征 | 第87-89页 |
·浙江沿海赤潮类型时间划分 | 第89-90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 第90-95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空间分布 | 第90-91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分海域统计特征 | 第91-94页 |
·浙江沿海大规模赤潮空间分布特征 | 第94-95页 |
·浙江沿海赤潮灾害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浙江沿岸上升流与赤潮灾害间关系 | 第98-121页 |
·引言 | 第98-99页 |
·数据 | 第99-100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与赤潮灾害间时空关系 | 第100-112页 |
·累积频次的空间关系 | 第100-104页 |
·年度空间关系 | 第104-108页 |
·季节尺度的空间关系 | 第108-110页 |
·事件尺度的空间关系 | 第110-112页 |
·浙江沿岸上升流对赤潮灾害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对赤潮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对赤潮发生时间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对大规模赤潮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在赤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 第116-118页 |
·其它物理海洋过程与浙江沿海赤潮灾害间的关系 | 第118-119页 |
·台湾暖流 | 第118页 |
·浙江沿岸流锋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全文总结 | 第121-12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工作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8页 |
附录 | 第138-140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138-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交流活动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