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及深化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3 智能电网时代的采集系统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电力采集系统发展 | 第14页 |
1.3.2 国内电力采集系统发展 | 第14-15页 |
1.3.3 马鞍山采集系统发展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讨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第18-25页 |
2.1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第18-22页 |
2.1.1 概述 | 第18-19页 |
2.1.2 采集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2.1.3 系统抄表方案 | 第20-22页 |
2.2 马鞍山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2.1 采集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2.2.2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2.2.3 采集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改造方案 | 第25-29页 |
3.1 马鞍山采集系统建设要求 | 第25页 |
3.2 采集系统改造方案 | 第25-28页 |
3.2.1 采集系统总体框图 | 第25-26页 |
3.2.2 采集系统基础建设及应用改造方案 | 第26-27页 |
3.2.3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应用改造方案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的基础建设及新技术应用改造 | 第29-42页 |
4.1 马鞍山采集系统基础建设 | 第29-33页 |
4.1.1 马鞍山电力需求 | 第29页 |
4.1.2 马鞍山采集系统建设 | 第29-30页 |
4.1.3 供电网络和采集系统工程施工建设 | 第30-32页 |
4.1.4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第32-33页 |
4.2 载波转GPRS技术应用改造 | 第33-35页 |
4.2.1 技术应用背景 | 第33-34页 |
4.2.2 载波转GPRS系统功能设计 | 第34页 |
4.2.3 载波转GPRS现场应用评价 | 第34-35页 |
4.3 中压载波通讯技术应用改造 | 第35-41页 |
4.3.1 技术应用背景 | 第35-36页 |
4.3.2 中压载波通信的系统方案 | 第36-37页 |
4.3.3 中压载波通信设备组成 | 第37-38页 |
4.3.4 中压载波通信技术应用研讨 | 第38-39页 |
4.3.5 中压载波现场应用评价 | 第39-41页 |
4.4 现场诊断等新兴技术应用改造 | 第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及新技术应用改造 | 第42-46页 |
5.1 马鞍山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44页 |
5.2 PFTTH技术推广应用 | 第44-45页 |
5.3 软件运行、调试与实现 | 第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化应用 | 第46-57页 |
6.1 线损分析 | 第46-52页 |
6.1.1 线损定义 | 第46页 |
6.1.2 线损分类和产生原因 | 第46页 |
6.1.3 线损分析流程和降损方案 | 第46-47页 |
6.1.4 降损方案实施 | 第47-52页 |
6.2 反窃电 | 第52-55页 |
6.2.1 反窃电现状 | 第52页 |
6.2.2 主要窃电方法 | 第52-53页 |
6.2.3 构建新型供用电管理机制 | 第53-54页 |
6.2.4 应用高科技、新技术防范窃电和反窃电 | 第54-55页 |
6.3 实时费控管理 | 第55页 |
6.4 电网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服务 | 第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课题取得的成果与创新 | 第57-58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