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桐城派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二、有关桐城派图书出版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第三节 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桐城派图书出版概况(2001—2015) | 第14-30页 |
第一节 搜索范围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一、信息来源及搜索方式 | 第14页 |
二、检索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桐城派图书的分类 | 第15-30页 |
一、学术书籍类 | 第16-22页 |
二、古籍文献类 | 第22-25页 |
三、资料整理类 | 第25-27页 |
四、通俗读物类 | 第27-28页 |
五、书画篆刻艺术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桐城派图书出版成果分析 | 第30-42页 |
第一节 量化分析 | 第30-36页 |
一、出版选题分析 | 第30-31页 |
二、出版社分析 | 第31-34页 |
三、出版物销量分析 | 第34-35页 |
四、特点总结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第36-42页 |
一、桐城派研究的价值性与复杂性 | 第36-37页 |
二、研究者队伍壮大 | 第37-42页 |
第四章 桐城派图书出版的思考与展望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桐城派图书出版的意义 | 第42-44页 |
一、推动地域文化的新发展 | 第42-43页 |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桐城派图书出版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50页 |
一、桐城派图书出版的不足 | 第44-46页 |
二、桐城派图书出版的展望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118页 |
21世纪国内以"桐城派"为关键词或中心词博士学位论文一览表 | 第54-58页 |
21世纪国内以"桐城派"为关键词或中心词硕士学位论文一览表 | 第58-68页 |
21世纪国内桐城派图书出版一览表 | 第68-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