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缩写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7页 |
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概述 | 第12-20页 |
1.1.1 VOCs的定义、来源及种类 | 第12-13页 |
1.1.2 VOCs的环境健康效应 | 第13-14页 |
1.1.2.1 VOCs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影响 | 第13-14页 |
1.1.2.2 VOCs对人类生存的间接影响 | 第14页 |
1.1.3 植物源VOCs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1.3.1 植物源VOCs分类及合成途径 | 第15-16页 |
1.1.3.2 影响植物源VOCs释放的主要因素 | 第16-18页 |
1.1.3.3 植物源VOCs的生态功能 | 第18页 |
1.1.3.4 植物源VOCs对碳循环的贡献 | 第18页 |
1.1.4 森林地表VOCs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1.4.1 森林地表VOCs的来源及种类 | 第19页 |
1.1.4.2 森林地表VOCs的生态作用 | 第19页 |
1.1.4.3 影响森林地表VOCs的因素 | 第19-20页 |
1.2 氮沉降概述 | 第20-25页 |
1.2.1 氮沉降的定义、来源及现状 | 第20-22页 |
1.2.2 氮沉降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 第22-25页 |
1.2.2.1 对植物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2.2 对土壤的影响 | 第23页 |
1.2.2.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23-24页 |
1.2.2.4 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 BVOCs与氮沉降的关系 | 第25页 |
1.4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2章 鼎湖山典型森林地表VOCs通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 第27-6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研究地概况 | 第27-28页 |
2.1.2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8-29页 |
2.1.4 样品分析 | 第29页 |
2.1.5 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58页 |
2.2.1 森林地表各类VOCs通量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 第30-45页 |
2.2.1.1 氮沉降对森林地表各类VOCs通量的影响 | 第30-40页 |
2.2.1.2 阔叶林地表VOCs通量日变化 | 第40-42页 |
2.2.1.3 森林地表VOCs通量与CO_2通量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2-45页 |
2.2.2 森林土壤/凋落物与大气VOCs交换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45-58页 |
2.2.2.1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与大气VOCs交换的影响 | 第45-51页 |
2.2.2.2 氮沉降对森林凋落物与大气VOCs交换的影响 | 第51-5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外源施氮对植物VOCs释放的影响 | 第60-8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3.1.1 研究地概况 | 第60页 |
3.1.2 盆栽试验设计 | 第60页 |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60-61页 |
3.1.3.1 植物叶片VOCs释放 | 第60-61页 |
3.1.3.2 盆栽土壤VOCs交换速率 | 第61页 |
3.1.4 样品分析 | 第61-62页 |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6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2-83页 |
3.2.1 外源施氮对植物源VOCs释放的影响 | 第62-76页 |
3.2.1.1 T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 第62-64页 |
3.2.1.2 外源氮处理对不同种类植物源VOCs的影响 | 第64-74页 |
3.2.1.3 植物源VOCs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74-76页 |
3.2.2 盆栽土壤VOCs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 第76-83页 |
3.2.2.1 不同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76-79页 |
3.2.2.2 不同氮处理对土壤主要VOCs与大气交换的影响 | 第79-8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