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地中氮素流失影响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农田氮素面源污染现状第13-14页
    1.3 蔬菜地氮素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第14-16页
        1.3.1 蔬菜地氮素的来源第14页
        1.3.2 蔬菜地氮素的损失途径第14-16页
    1.4 蔬菜地氮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18页
    1.5 蔬菜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第18-20页
        1.5.1 源头减量技术第18-19页
        1.5.2 过程阻断——生态拦截技术第19-20页
        1.5.3 末端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第20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7 研究内容第21页
    1.8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2.1 试验装置第23-24页
        2.1.1 模拟蔬菜-土壤系统设计第23页
        2.1.2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第23-24页
    2.2 供试材料第24-25页
        2.2.1 供试土壤第24页
        2.2.2 供试作物第24-25页
        2.2.3 供试肥料第25页
        2.2.4 试验用水第25页
    2.3 试验设计第25-26页
    2.4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26-27页
        2.4.1 水样采集第26页
        2.4.2 植株样品采集第26页
        2.4.3 样品测定分析方法第26-27页
    2.5 数据处理第27-28页
第3章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第28-35页
    3.1 不同施肥模式氮素径流的相对流失率第28-29页
    3.2 氮素径流流失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29-32页
        3.2.1 径流中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29-30页
        3.2.2 径流中硝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30-31页
        3.2.3 径流中氨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31-32页
    3.3 氮素径流流失形态的比较第32-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地氮素淋溶流失的影响第35-43页
    4.1 不同施肥模式总氮的相对淋失率第35-37页
    4.2 氮素淋溶流失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37-39页
        4.2.1 淋溶液中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37-38页
        4.2.2 淋溶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38-39页
        4.2.3 淋溶液中氨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第39页
    4.3 氮素淋溶流失形态的比较第39-40页
    4.4 地表径流和淋溶液中氮素浓度的比较第40-41页
    4.5 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不同施肥模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43-46页
    5.1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白菜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第43-44页
    5.2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白菜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44-45页
    5.3 小结第45-46页
结论和展望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诗学”对圣经汉译语言与样式的操纵
下一篇: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液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