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第一节 企业融资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企业融资效果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研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新三板”市场概述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的概念 | 第21页 |
第二节 “新三板”市场的历史进程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一、挂牌“新三板”市场门槛低 | 第22页 |
二、挂牌“新三板”市场主体为中小型企业 | 第22页 |
三、挂牌“新三板”市场过程简便 | 第22页 |
四、“新三板”市场实行分层机制 | 第22-23页 |
五、“新三板”市场交易门槛高、交易方式可选择 | 第23页 |
六、“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差,整体风险高 | 第23页 |
第四节 “新三板”市场的现状 | 第23-29页 |
一、“新三板”市场规模 | 第24-25页 |
二、“新三板”市场交易方式 | 第25-28页 |
三、挂牌“新三板”市场后的再融资方式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新三板”市场中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29-30页 |
第六节 挂牌“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果界定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内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现状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云南省资本市场现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内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规模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云南省内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再融资情况 | 第34-36页 |
一、定向增发情况 | 第34-35页 |
二、债券发行情况 | 第35页 |
三、市场转让方式 | 第35-36页 |
第四节 云南省内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分层情况 | 第36-37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新三板”市场中维和药业的融资效果分析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维和药业挂牌原因 | 第39-41页 |
一、公司业务扩展的需要 | 第39-40页 |
二、公司资金的匮乏 | 第40页 |
三、改善公司治理模式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维和药业的融资情况 | 第41-42页 |
一、定向增资情况分析 | 第41页 |
二、做市方式交易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挂牌“新三板”对维和药业的影响 | 第42-48页 |
一、挂牌“新三板”后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 | 第42-46页 |
二、挂牌“新三板”后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 | 第46-47页 |
三、挂牌“新三板”后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第47-48页 |
四、挂牌“新三板”后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 第48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第一节 增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违法成本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改革市场交易方式 | 第51页 |
第三节 降低个人投资者的准入门槛 | 第51页 |
第四节 拓展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向主板上市的绿色通道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实现挂牌“新三板”企业的再融资渠道多样化选择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3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55-56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5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