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四)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页 |
二、靳乃铮启发式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7-27页 |
(一)生平 | 第18-23页 |
(二)时代背景 | 第23-25页 |
(三)毛泽东思想对他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靳乃铮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 | 第27-33页 |
(一)现代启发式教学的诠释 | 第27-29页 |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容 | 第29-30页 |
(三)实现启发式的方式方法 | 第30-33页 |
四、靳乃铮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一)哲学基础 | 第33-34页 |
(二)心理学基础 | 第34-35页 |
五、靳乃铮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征 | 第35-38页 |
(一)前瞻性与权威性 | 第35-36页 |
(二)全面性与系统性 | 第36-37页 |
(三)科学性 | 第37页 |
(四)普遍适用性 | 第37-38页 |
六、靳乃铮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意义 | 第38-41页 |
(一)为当前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 第38-39页 |
(二)为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 第39-40页 |
(三)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的的实现提供方法论 | 第40-41页 |
七、靳乃铮启发式教学思想传承和发扬的策略思考 | 第41-45页 |
(一)持有“在批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态度 | 第41-43页 |
(二)积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附录 1 | 第49-50页 |
附录 2 | 第50-51页 |
附录 3 | 第51-53页 |
附录 4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