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氮掺杂金属/碳复合体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2-21页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第13页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3-14页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组件和材料第14-16页
        1.2.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6-17页
        1.2.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制第17-18页
        1.2.6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7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第19-21页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氮掺杂石墨化碳第21-22页
        1.3.2 碳化三铁第22-23页
        1.3.3 纳米银第23页
        1.3.4 其他催化剂第23-24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4-26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4页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第26-33页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26-28页
        2.1.1 实验试剂和实验材料第26-27页
        2.1.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2 材料表征方法及原理第28-30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8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8-29页
        2.2.3 热重分析(TG)第29页
        2.2.4 比表面积(BET)第29页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9页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9-30页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0-33页
        2.3.1 数据采集与计算第30页
        2.3.2 极化曲线的测试第30-31页
        2.3.3 库伦效率和COD测试第31页
        2.3.4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第31页
        2.3.5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31-33页
第3章 低温合成氮掺杂铁物种/碳基复合材料作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第33-54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氮掺杂铁物种/碳基复合材料(Fe–species/NPGC)第33-52页
        3.2.1 Fe–species/NPGC的制备第33-35页
        3.2.2 Fe–species/NPGC的样品组成第35-36页
        3.2.3 Fe–species/NPGC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第36-38页
        3.2.4 Fe–species/NPGC的形貌第38-39页
        3.2.5 Fe–species/NPGC的氧还原活性第39-40页
        3.2.6 Fe–species/NPGC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第40-47页
        3.2.7 Fe–species/NPGC阴极的MFCs性能比较第47-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氮掺杂纳米银/铁/碳基复合材料作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不同温度的氮掺杂银/铁/碳基复合材料(Ag/Fe/NPGC)第54-69页
        4.2.1 Ag/Fe/NPGC的制备第54-55页
        4.2.2 Ag/Fe/NPGC的样品组成第55-56页
        4.2.3 Ag/Fe/NPGC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第56-58页
        4.2.4 Ag/Fe/NPGC的形貌第58-59页
        4.2.5 Ag/Fe/NPGC的元素组成第59-61页
        4.2.6 Ag/Fe/NPGC的氧还原活性第61-62页
        4.2.7 Ag/Fe/NPGC阴极的MFCs性能比较第62-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国会》第九章“国会与总统”翻译报告
下一篇:中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