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15-16页 |
1.2.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6-20页 |
1.3 Fenton与UV/Fenton技术概述 | 第20-22页 |
1.4 非均相UV/Fenton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 非均相UV/Fenton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第24页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的内容 | 第24-25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26-34页 |
2.1 主要仪器和药品 | 第26-27页 |
2.1.1 仪器 | 第26页 |
2.1.2 药品 | 第26-27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2.3.1 树脂的预处理 | 第28页 |
2.3.2 Fe-R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2.3.3 Fe-Cu-R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2.4 试验水样及分析测定方法 | 第28-34页 |
2.4.1 试验水样 | 第28-29页 |
2.4.2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2.4.3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9-34页 |
第三章 非均相UV/Fenton催化剂体系降解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34-48页 |
3.1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 第34-35页 |
3.1.1 不同催化剂载体吸附量的比较 | 第34页 |
3.1.2 不同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对染料脱色效果的比较 | 第34-35页 |
3.2 Fe-R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9页 |
3.2.1 亚铁离子初始浓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3.2.2 催化剂负载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3 pH对载体吸附量的影响 | 第37页 |
3.2.4 载体本身吸附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5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 | 第38-39页 |
3.3 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45页 |
3.3.1 曝气量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H_2O_2投加量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催化剂投加量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初始pH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5 反应时间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温度对非均相UV/Fe-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最佳非均相UV/Fenton氧化试验条件的确定 | 第45-47页 |
3.4.1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4.2 最佳条件下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非均相UV/Fenton复合催化剂降解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48-62页 |
4.1 复合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50页 |
4.1.1 不同铜铁比例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铜铁负载顺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3 复合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0页 |
4.2 不同氧化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比较 | 第50-52页 |
4.3 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2-55页 |
4.3.1 H_2O_2投加量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复合催化剂投加量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3页 |
4.3.3 pH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4 最佳条件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54-55页 |
4.4 无机阴离子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废水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1 硫酸根浓度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5页 |
4.4.2 氯离子浓度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硝酸根浓度对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染料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非均相UV/Fe-Cu-R/H_2O_2体系降解三种不同模拟染料废水的对比试验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非均相UV/Fenton体系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 第62-72页 |
5.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2-66页 |
5.1.1 UV/Fe-R/H_2O_2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1.2 UV/Fe-Cu-R/H_2O_2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4-66页 |
5.2 各反应因素对两种体系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6-71页 |
5.2.1 H_2O_2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5.2.2 催化剂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3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