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图录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理论分析 | 第18-29页 |
| ·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 ·创业教育 | 第18-20页 |
| ·大学生创业教育 | 第20页 |
| ·第一课堂创业教育 | 第20-21页 |
| ·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 第21-22页 |
|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22-23页 |
|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3-24页 |
| ·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 第24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4-29页 |
| ·以创新创业为要义的校园文化 | 第25-26页 |
| ·以创业技能为主导的科创竞赛 | 第26-27页 |
| ·以创业自主性为目的的社团活动 | 第27-28页 |
| ·以创业实习为重点的社会实训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分析 | 第29-43页 |
| ·调查方法 | 第29页 |
| ·样本描述 | 第29-32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43页 |
| 第四章 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 第43-52页 |
| ·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 第43-45页 |
| ·理论付诸实践 | 第43页 |
| ·跨学科综合性 | 第43-44页 |
| ·管理模式开放 | 第44页 |
| ·内容丰富广泛 | 第44-45页 |
| ·组织形式多样 | 第45页 |
| ·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 第45-52页 |
| ·激发创业意识 | 第45-47页 |
| ·实现自我超越 | 第47-49页 |
| ·加强团队协作 | 第49-50页 |
| ·学会系统思考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构建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52-65页 |
| ·“成就导向”的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 ·“三线五点”的运作机制 | 第55-58页 |
| ·“三线”指导 | 第56-57页 |
| ·“五点”运作 | 第57-58页 |
| ·“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 | 第58-60页 |
| ·自我评价 | 第59页 |
| ·同辈互评 | 第59页 |
| ·指导教师评价 | 第59-60页 |
| ·学校评价 | 第60页 |
| ·典型人物评价 | 第60页 |
| ·“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 | 第60-65页 |
| ·政策保障 | 第61-62页 |
| ·资金保障 | 第62-63页 |
| ·队伍保障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附录1 | 第72-75页 |
| 附录2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0-83页 |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