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背景介绍(技术起源)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竖向荷载下带承台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土体变形研究背景、现状 | 第10-12页 |
1.2.2 透明土技术起源、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透明土光学性质、激光散斑系统和透明土制备 | 第16-22页 |
2.1 透明土光学性质 | 第16页 |
2.2 激光散斑系统 | 第16页 |
2.3 数字相关技术 | 第16-17页 |
2.4 透明土骨架材料和孔隙液体选择 | 第17-20页 |
2.4.1 熔融石英 | 第17-19页 |
2.4.2 孔隙液 | 第19-20页 |
2.5 模型饱和 | 第20-22页 |
3 熔融石英粒径对数字相关方法位移场测量的影响试验 | 第22-34页 |
3.1 试验设备和方案 | 第22页 |
3.2 核心算法MatPIV及其可靠性 | 第22-24页 |
3.3 熔融石英砂粒径对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透明土模型试验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根据平均灰度梯度选择查询窗口 | 第25-27页 |
3.5 熔融石英颗粒粒径对数字相关处理查询窗口尺寸的影响 | 第27-31页 |
3.6 平移试验 | 第31-33页 |
3.6.1 等效窗口尺寸 | 第31页 |
3.6.2 数字平移试验 | 第31-32页 |
3.6.3 物理平移试验 | 第32-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基于透明土的带承台单桩系列模型的载荷试验 | 第34-78页 |
4.1 实验设备 | 第34-38页 |
4.1.1 竖向加载系统 | 第34-35页 |
4.1.2 透明土模型和模型桩 | 第35-38页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76页 |
4.2.1 极限荷载的确定 | 第38-41页 |
4.2.2 承台、桩长、桩径与竖向沉降荷载作用下各阶段的土体变形 | 第41-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