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新市民子女心理韧性与生活事件、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新市民子女第10-11页
        1.1.1 新市民的概念第10页
        1.1.2 新市民子女的概念第10页
        1.1.3 新市民子女的研究第10-11页
    1.2 生活事件第11-12页
        1.2.1 生活事件的概念第11页
        1.2.2 生活事件与生理疾病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3 生活事件与心理疾病的相关研究第12页
        1.2.4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第12页
    1.3 社会适应第12-15页
        1.3.1 社会适应的概念第12-13页
        1.3.2 社会适应的测量第13-14页
        1.3.3 移民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第14-15页
        1.3.4 我国新市民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第15页
    1.4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第15-20页
        1.4.1 心理韧性的概念第15-16页
        1.4.2 心理韧性理论第16-18页
        1.4.3 心理韧性的测量第18-19页
        1.4.4 心理韧性的研究沿革第19-20页
        1.4.5 新市民子女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第20页
    1.5 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第20-22页
        1.5.1 生活事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第20页
        1.5.2 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第20-21页
        1.5.3 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第21-22页
2 问题的提出第22-24页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2页
    2.2 研究内容第22页
    2.3 研究假设第22-24页
3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1 被试第24-25页
    3.2 研究工具第25页
        3.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第25页
        3.2.2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第25页
        3.2.3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第25页
    3.3 施测程序及数据分析第25-2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6-38页
    4.1 新市民子女、本地子女的生活事件的现状分析第26-29页
        4.1.1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的生活事件的现状分析第26页
        4.1.2 生活事件在不同群体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6-28页
        4.1.3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在转学次数上的差异分析第28-29页
    4.2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第29-31页
        4.2.1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第29-30页
        4.2.2 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群体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0-31页
        4.2.3 新市民子女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转学次数上的差异分析第31页
    4.3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第31-34页
        4.3.1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心理韧性的现状比较第31-32页
        4.3.2 心理韧性在不同群体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2-33页
        4.3.3 新市民子女心理韧性在不同转学次数上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4.4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第34-38页
        4.4.1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4.4.2 新市民子女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社会适应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35-38页
5 讨论第38-44页
    5.1 新市民子女的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第38-39页
        5.1.1 新市民子女的生活事件在性别、年级、转学次数上的差异分析第38页
        5.1.2 新市民子女的心理韧性在性别、年级、转学次数上的差异分析第38-39页
        5.1.3 新市民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9页
    5.2 本地子女的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第39-40页
        5.2.1 本地子女的生活事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9-40页
        5.2.2 本地子女的心理韧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40页
        5.2.3 本地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40页
    5.3 不同群体在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分析第40-42页
        5.3.1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分析第40-41页
        5.3.2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在心理韧性上的差异分析第41页
        5.3.3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子女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5.4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第42-44页
        5.4.1 新市民子女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关系第42页
        5.4.2 新市民子女心理韧性对生活事件与社会适应能力间的中介作用第42-44页
6 结论第44-46页
    6.1 结论第4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录A 本研究中的问卷量表第51-5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梯度项及非线性非齐次项的无穷拉普拉斯方程
下一篇:17世纪英格兰社会巫术问题研究--以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巫术诉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