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二元经济转型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7-28页
    1.1 选题背景第17-19页
    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9-20页
        1.2.2 现实意义第20-21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1-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2 主要内容第22-24页
    1.4 主要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25-28页
        1.5.1 主要创新点第25-26页
        1.5.2 主要不足之处第26-2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8-43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28-34页
        2.1.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第28-31页
        2.1.2 有关人口迁移的理论第31-32页
        2.1.3 关于国际移民融入的研究第32-34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34-41页
        2.2.1 有关农民工市民化内涵的研究第35页
        2.2.2 有关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研究第35-36页
        2.2.3 有关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6-37页
        2.2.4 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研究第37-38页
        2.2.5 有关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研究第38-40页
        2.2.6 农民工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第40页
        2.2.7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思路与对策研究第40-41页
    2.3 文献述评第41-43页
第3章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理论分析第43-61页
    3.1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与特点第43-46页
        3.1.1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第43-44页
        3.1.2 农民工市民化的特点第44-46页
    3.2 二元经济转型及其基本涵义第46-52页
        3.2.1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核心内容第46-49页
        3.2.2 二元经济转型的基本涵义第49-52页
    3.3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第52-61页
        3.3.1 通过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第52-54页
        3.3.2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第54-57页
        3.3.3 通过扩大内需为工农两大部门协调发展提供市场条件第57-58页
        3.3.4 通过城镇化转型促进工农协调与城乡融合第58-61页
第4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市民化现状第61-86页
    4.1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特点第61-64页
        4.1.1 农村工业发展与劳动力的非城镇化转移第61-63页
        4.1.2 非均衡制度变迁与劳动力半城镇化转移第63-64页
    4.2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趋势第64-74页
        4.2.1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考察第64-68页
        4.2.2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分析第68-74页
    4.3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分析第74-77页
        4.3.1 农民工经济融入情况分析第74-76页
        4.3.2 农民工社会融入情况分析第76-77页
    4.4 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第77-86页
        4.4.1 当前几种主要测量方法的梳理和评价第77-78页
        4.4.2 生活工资Anker法测量的逻辑步骤第78-79页
        4.4.3 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量第79-86页
第5章 非农化与市民化相脱离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第86-99页
    5.1 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86-88页
    5.2 导致城镇化滞后影响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第88-92页
    5.3 制约土地规模经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第92-94页
    5.4 形成城镇边缘群体导致城镇内部二元分化第94-96页
    5.5 老弱妇孺留在农村导致农村“空心化”第96-99页
第6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其制度性成因第99-132页
    6.1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分析第99-107页
        6.1.1 城镇就业岗位与生活成本、落户难易程度相背离第99-100页
        6.1.2 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与市民化意愿不匹配第100-102页
        6.1.3 农民工市民化诉求与地方政府市民化动力不对等第102-104页
        6.1.4 市民化收益分享与成本分担契合难度大第104-107页
    6.2 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制度性成因第107-115页
        6.2.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历史积累问题严重第107-111页
        6.2.2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第111-113页
        6.2.3 政绩考核体系和资源配置制度存在缺欠第113-114页
        6.2.4 财政体制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第114-115页
    6.3 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计量检验第115-132页
        6.3.1 研究设计与理论模型第115-117页
        6.3.2 变量构造与数据搜集第117-120页
        6.3.3 回归分析过程第120-130页
        6.3.4 研究发现与结论第130-132页
第7章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第132-139页
    7.1 完善政府治理,促进城乡间与区域间的资源合理配置第132-133页
    7.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基于户籍身份的福利差别第133-134页
    7.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工的财产性收入第134-135页
    7.4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破解农民工市民化的财力约束第135-136页
    7.5 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3页
附录第153-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谐世界理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化
下一篇:《呼啸山庄》中文译本杂合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