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直线电机论文

驻波超声电机定动子摩擦磨损机理及寿命预测方法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的发展现状第17-20页
        1.2.1 直线超声电机的特点第17页
        1.2.2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的发展方向第17-19页
        1.2.3 V振子型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第19-20页
    1.3 超声振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1 超声振动减摩理论的研究第20-21页
        1.3.2 超声振动下材料磨损的研究第21-22页
    1.4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的摩擦问题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1 定动子接触特性的研究第22-23页
        1.4.2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摩擦驱动的研究第23-26页
    1.5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的磨损研究现状第26-28页
        1.5.1 定动子摩擦材料的研究第26-27页
        1.5.2 定动子材料磨损机理的研究第27-28页
        1.5.3 直线超声电机寿命预测的研究第28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2章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定动子动态接触特性研究第31-53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V振子驻波超声电机的工作原理第31-35页
        2.2.1 V型振子的结构组成第31页
        2.2.2 V振子的工作模态分析第31-32页
        2.2.3 V振子谐波分析及阻抗测试第32-34页
        2.2.4 定子表面质点运动特性第34-35页
    2.3 定动子的经典接触分析第35-41页
        2.3.1 定动子赫兹接触分析第35-38页
        2.3.2 定动子非赫兹接触分析第38-41页
    2.4 定动子接触过程分析第41-47页
        2.4.1 定动子接触条件分析第41-42页
        2.4.2 定动子微观接触过程分析第42-45页
        2.4.3 接触过程中冲击特性分析第45-46页
        2.4.4 接触过程中犁削特性分析第46-47页
    2.5 动态接触的有限元分析第47-51页
        2.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2.5.2 动态应力应变分析第48-49页
        2.5.3 应力应变曲线第49-51页
        2.5.4 摩擦系数分析第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定动子接触界面动力传输及摩擦特性研究第53-74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定动子接触界面动力传输模型第53-58页
        3.2.1 接触界面动力传输建模方法第53-54页
        3.2.2 动力传输过程的分析第54-56页
        3.2.3 启动阶段动力传输条件第56-57页
        3.2.4 运行阶段动力传输模型第57-58页
    3.3 SWUM输出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63页
        3.3.1 预压力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3.3.2 驱动电压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第61页
        3.3.3 界面润滑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3.4 定动子摩擦非线性分析第63-68页
        3.4.1 激励频率对摩擦非线性的影响第64-65页
        3.4.2 驱动电压对摩擦非线性的影响第65-66页
        3.4.3 预压力对摩擦非线性的影响第66-67页
        3.4.4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非线性的影响第67-68页
    3.5 定动子接触界面的热分析第68-73页
        3.5.1 滑动摩擦热分析第69-70页
        3.5.2 超声冲击热分析第70-71页
        3.5.3 接触表面的平均温升第71-72页
        3.5.4 接触表面的摩擦闪温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驻波电机运行特性及性能衰减过程研究第74-97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磨损实验装置的研制第74-81页
        4.2.1 电机运行方案分析第74-75页
        4.2.2 定子触头结构分析第75-77页
        4.2.3 摩擦磨损实验装置第77-78页
        4.2.4 定动子摩擦副材料第78-80页
        4.2.5 电机输出性能测量第80-81页
    4.3 驻波直线超声电机运行特性研究第81-87页
        4.3.1 电机运行过程阶段性特征第82-84页
        4.3.2 电机运行速度的离散性分析第84-85页
        4.3.3 正/逆向运行速度差异分析第85-87页
    4.4 驻波超声电机的性能衰减过程研究第87-92页
        4.4.1 电机运行状态的失稳分析第87-89页
        4.4.2 电机输出性能的衰减分析第89-91页
        4.4.3 输出性能衰减的机理分析第91-92页
    4.5 直线超声电机的性能比较第92-96页
        4.5.1 定动子配副摩擦驱动性能比较第92-93页
        4.5.2 直线超声电机输出性能比较第93-95页
        4.5.3 直线超声电机运行寿命比较第95-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驻波电机定动子接触表面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第97-130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定动子磨损过程分析第97-110页
        5.2.1 磨粒形成机理分析第98-101页
        5.2.2 磨粒尺寸分析第101-105页
        5.2.3 磨粒形态特征分析第105-109页
        5.2.4 磨粒成分分析第109-110页
    5.3 定动子光滑表面形成机理研究第110-117页
        5.3.1 超声振动滚压作用第111-112页
        5.3.2 摩擦化学光顺作用第112-117页
    5.4 定动子表面的磨损机理研究第117-123页
        5.4.1 微观断裂磨损分析第118-120页
        5.4.2 表面疲劳磨损分析第120-122页
        5.4.3 表面磨粒磨损分析第122-123页
    5.5 定动子摩擦界面的设计要求第123-129页
        5.5.1 摩擦驱动功能要求第125-127页
        5.5.2 弹性接触要求第127-128页
        5.5.3 材料性能要求第128-129页
        5.5.4 摩擦稳定性要求第129页
    5.6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6章 驻波电机定动子磨损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第130-148页
    6.1 引言第130页
    6.2 摩擦材料性能对磨损寿命的影响第130-136页
        6.2.1 不同材料摩擦配副的磨损率分析第130-131页
        6.2.2 摩擦材料性能对磨损率的影响第131-136页
    6.3 定动子磨损寿命约束条件分析第136-137页
    6.4 驻波超声电机磨损寿命预测方法第137-140页
        6.4.1 基于磨损机理的时间加权平均预测方法第137-138页
        6.4.2 基于接触疲劳理论的寿命预测方法第138-139页
        6.4.3 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39-140页
    6.5 电机寿命影响因素的ANN分析第140-147页
        6.5.1 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第141-143页
        6.5.2 样本的训练与检验第143-145页
        6.5.3 摩擦材料性能参数对电机寿命的影响第145-147页
    6.6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个人简历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T企业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A公司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