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德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和弗莱贝格工业大学为例 | 第28-45页 |
第一节 课程目标 | 第29-31页 |
一、MA1与MA2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 第29-30页 |
二、MA1与MA2课程目标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课程内容 | 第31-38页 |
一、基础课程 | 第32-36页 |
二、专业课程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课程结构 | 第38-43页 |
一、课程学分分布 | 第38-40页 |
二、课程安排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美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普渡大学为例 | 第45-60页 |
第一节 课程目标 | 第45-48页 |
一、MET与ME培养目标与要求 | 第45-47页 |
二、MET与ME的课程目标 | 第47-48页 |
第二节 课程内容 | 第48-53页 |
一、基础课程 | 第48-51页 |
二、专业课程 | 第51-53页 |
第三节 课程结构 | 第53-58页 |
一、MET与ME课程学分分布 | 第53-54页 |
二、MET与ME课程安排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对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 第60-71页 |
第一节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思考 | 第60-62页 |
一、课程论的永恒话题 | 第60-61页 |
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特殊性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 | 第62-71页 |
一、课程目标的重建 | 第62-64页 |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 | 第64-66页 |
三、课程结构的优化 | 第66-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页 |